作者: 鸳湖烟水散人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09-30 05:50:06
状态: 连载
字数: 5.22万字
阅读人数: 9.22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炯海,经过长期的演化,到明清进入了繁荣期。在众多的小说中,才子佳人、名士英雄的悲欢离合故事,历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们选编的这套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选取了其巾有代表性的十种小说。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堪称小说中的珍品。
【目录】
珍 珠 舶
卷一
第二回
第三回
卷二
第二回
第三回
卷三
第二回
第三回
...
卷四2024-09-30 05:50:06
【原文摘录】
客有远方来者,其舶中所载,凡珊瑚玳瑁夜光木难之珍,璀璨陆离,靡不毕备。故以宝之多者,称为上客。至于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一切可惊可愕,可欣可怖之事,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俾观者娱目,闻者快心,则与远客贩宝何异。此予《珍珠舶》之所以作也。
乃论者犹谓:“俚谈琐语,文不雅驯,凿空架奇,事无确据。”呜呼,则亦未知斯编实有针世砭俗之意矣!是何异于黄鹄云飞,而弋者犹盱衡于林薮;徵弦响变,而听者徒击节于宫。殊不知天下有正史,亦必有野史。正史者,纪千古政治之得失;野史者,述一时民间之盛衰。譬之于《诗》,正史为《雅》、《颂》,而野史则《国风》也。故夫翻云覆雨年老寂寥,则订交乌可不慎;十载埋头,一朝释褐,则际遇各自有时。他如鬼附人船,生谐死偶,实鬼神之变幻;夜晤洞庭,诗传燕翼,乃伉俪之奇缘。至若遇魅影于花前,则端己者岂不生疑?敲木鱼于月下,则佞僧者可以为鉴。凡此种种,皆出于耳目见闻,凿凿可据,岂徒效空中楼阁,而为子虚乌有先生者哉!然则买舡所载,不过珊瑚玳瑁夜光木难,仅足供人耳目之玩而已。若夫余之所传,实堪警世,故不欲自秘而登诸梨枣。世之君子,谅不有按剑斯编者矣。
鸳湖烟水散人自题于虎丘精舍
《珍珠舶》目录
—— 引自章节:珍 珠 舶
这一首诗,是说那人心叵测,交友最难。盖因朋友列在五伦之一,无论士农工商,以类相从,少不得各自有个相与的朋友。只是古道日非,人情浇薄。那仗义疏财,慨然诺急患难的绝少,以黄金多寡,为交谊浅深的最多。所以富贵与富贵交则终,富贵与贫贱交则不终。先富贵而后贫贱,则亦不终。当其显达与殷厚相等,则意气类洽,把臂订盟,以为同胞,始可拟管鲍不足尚也。及至事变临事,一朝颠沛,休指望赤胆相扶,就把那脸儿翻转,视如陌路,甚而惟恐祸害牵连,逢人推说从来不曾相识,这也还算是厚道的了。每见今世险刻之徒,往往乘友落难,阳为排解,阴实从中取利,更或假意说盟说誓,专等堕入局中,即便下手,有田产则利其膏腴,有妻妾则乱其闺阁。交道至此,岂不深可痛惜。所以昔贤曾有翟公署门、朱穆著绝交之论。还有一个杜工部,在长安时,每为旧交所薄,做下古体一章云: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据着这首诗意,可见人情恶薄,交谊鲜终,自古迄今,大都如此。然虽是这般说,难道世间,果然没有一个言必信,行必果,重义轻财,有肝胆的真丈夫么?只因损友多,益友少,与人相处,也要察其贤否,方可定交。决不宜轻信受欺,以致厚始隙终,噬脐莫及。
近今有一少年,也只为一时误信,结交匪类,惹来夫妻子母分离,身陷囹圄,几乎性命不保。
这段话文,出在松江府华亭县,有一人姓赵,名相,号唤君甫。在十二岁上,父即见背,其母王氏,年仅二十七岁,苦撑门户,抚养赵相成人。那一年,已交弱冠,娶妻冯氏,颇有五六分姿色。至亲三口儿,靠着祖遗房产过活。忽一日,壁邻有个做裁缝的,唤做董近泉,在里党中,恃着自己有了一把年纪,凡系邻居有什么冠婚丧祭,礼应贺吊的,那董近泉惯会敛银买礼,做个公分头儿。你道众家之事,为何近来独肯效劳?只因那分金,也有一钱的,也有加厚至二钱、三钱的,若做了头儿,不但省了自家的一分,连那众人的公分中,还要把礼物克减些,落下几分使使。及至本家备酒,吃了正席,次日洗厨,还要请他独吃一杯。因有这些肥水,所以董近泉每常探听某家上寿,某家生子,他便撇了门前生意,往来奔走不迭。
—— 引自章节:卷一
当下赵云山、赵相,过了自己的船,前往苏州进发。按下不题。且说蒋云,自从见了冯氏,时刻想念不忘。到得结义之后,虽则每日相见,怎奈赵相是个不出门的主顾,那冯氏又极贞慎,凭你着意殷勤,微言挑拨,并不肯轻露半点笑容。以此只得眼饱,无由着手。
那一日直送赵相,到了秀州分别。一路回来,心下暗暗欢喜,不住的想道:“纵使冯氏心肯,那有王氏碍眼,毕竟未易就谐好事。不如先把王氏揿倒,那雌儿就是我手中物了。”算计已定,只等船到岸边,先去回复了王氏。才进家里,收起盘盏,打发了船家,就去买了一尾鲜鱼,一只大鸡,一盘茶食,着令浑家杨氏巧姑,打从后门送到王氏家里来。王氏婆媳,殷殷致射,就把鸡鱼整理,留着巧姑,吃了夜饭,一同送他回家。巧姑又将婆媳留住吃茶,盘桓至更余天气,蒋云亲自点灯送转进入门内,低声嘱道:“没有男子在家,须防小人暗算。倘有什么响动,只宜侧耳细听,切不可就说是猫鼠。”王氏道:“多谢好话,夜深了,去罢。”蒋云走了四五步,复又转身唤道:“油虽贵,须要点着一盏灯儿,也觉胆大些。”王氏从楼上应道:“晓得了。”自此蒋云每日间,只在赵家走动。早间缺柴,就去买柴。晚上要酒,就为打酒。王氏十分欢喜,亲做一双鞋袜,送与蒋云,蒋云把来放在家里。过了两日,王氏问道:“我做的鞋袜,怎么不穿?想是做得粗糙,不中你的意么?”蒋云道:“蒙娘厚恩见赐,只宜簇新珍藏笥箧,以便时时须戴,岂可放在脚下踹着。”又一日,蒋云拿了一匹绵绸,央着王氏裁剪,故意把那尺儿掉在地下,假做寻尺,将王氏的脚尖,捏上一把。王氏笑道:“你错了,那根不是尺儿,为何倒捏了我的脚尖?”说话的,若是王氏果系贞洁,此时就该发话,使蒋云没意思,也便绝了他的邪念。怎反说是错捏,岂不是明明有意的了。原来王氏,年虽三十五岁,姿容白嫩,倒像三十以内的。自从守寡,已经八载。既当久旷之际,又值一个光棍后生,终日在家,娘长娘短,肉麻亲热。不要说王氏,就是贞节妇,只怕也着了邪魔。倒亏冯氏做人正气,在旁碍眼,不便勾搭。闲话休提。
且说王氏,为因自己的生辰已近,要请观音庵尼姑,唤做静照念经,预托蒋云,置备蔬果香烛等物。蒋云暗喜道:“只在这尼姑身上,便可以成就我的好事了。”遂将银二两,即日到庵,送与静照,要他如此如此。
—— 引自章节:第二回
且说赵相出门去后,渐渐天色将明。王氏亦即起身下楼,遍寻冯氏不见。走到后门一看,却是半开半掩,惟恐一时气恼跳入井中,便把一根晒衣的竹竿儿,放向井内捞拨,却并无影响。王氏心下十分着急,慌忙走到蒋云家里计议道:“短命畜生,天尚未亮,就起身出门,不知又到何处去了?谁想媳妇又遍寻不见,这件事怎处?”蒋云道:“人是决有下落的,不消忧虑。但这件根由,必系赵云山晓得你家有些汤水,故既把他二百余金局弄完了,昨日又来请去吃酒,决定还有什么局面做出来。惟恐你不肯,遂生起这个风波,吵闹一场,使你不好开口。就是那件事情,即使有人搬弄是非,常言道捉奸捉双有何把柄。据我的主意,必须到县告了忤逆,把他惩责一番,下次便不敢违拗。不然,长了他的志气,将来必致自由自主,不放你在眼内,还要被那赵云山局骗,你我亦从此断绝了。”王氏点头道:“你的主意不差,快替我写下一张状子,我就到县里去来。”蒋云道:“这张状子,我却不好写得。我有一个朋友,住在县前,唤做唐子山,你只消到他家里,央他写了,就要他指引进去。此时官将坐堂,事不宜迟,作速入城为妙。”王氏连忙回来,取出一个旧包头,齐眉兜裹,将门锁闭,央着邻近一个卖花的孙媪作伴,自去赴县告状。不题。
—— 引自章节: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