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浅水珊瑚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1-16 04:36:18
状态: 完结
字数: 4.32万字
阅读人数: 15.6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小人物在时代中的沦落与崛起,也是旧新思维的碰撞。在蓬勃发展的钢城里,他们都是追梦人。几位身处洪流之中的八零后追梦人:初中毕业的来自农村的轮换工李秋君、双职工家庭出身的中专生刘佳佳以及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王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21世纪,初入城市的迷茫,面对诱惑的纠结、面临困境的焦灼
【目录】
第1章 第一章父亲的信
第2章 第二章誓死不从
第3章 第三章夜半哭声
第4章 第四章进退两难
第5章 第五章意外的电话
第6章 第六章突发疾病
第7章 第七章拼死一搏
第8章 第八章技校报道
...
第9章 第九章骨子里的不同2024-11-16 04:36:18
【原文摘录】
她正看得起劲,忽地后背一凉,就有水朝自己泼来,回头一看,却是李母,她紧锁着眉,骂了起来:“别看热闹了,再不抓紧时间干活,太阳都要下山了。”
李秋君还没说话,身后的三妹李梦君就抱怨起来:“妈,我腰都要断了,今天能不能不干了?刚刚我还被蚂蝗咬了。”
“不干?不干今年吃什么?光靠着你爸那点工资,供得起你们仨?”李母气呼呼地说:“抓紧时间,把这亩田插了再回家!”
李秋君不服:“钢铁行业可有前途了。前几天电视里说了,今年咱们国家的钢产量,要突破亿吨大关,到时咱们就是世界第一了!”
“宇宙第一咱们也得要吃饭!快点干活,再不干,天都要黑了。”李母黑着脸说。
三妹哭丧着脸:“我还要去同学家拿作业……”
说起作业,李秋君也几天没做了,为了插秧,李秋君与妹妹都请了三天假了,谁让她家没劳力呢。父亲支援三线建设,早些年就去了相距此近上千公里的大渡口矿山,一两年才回来一次。
李家三个女儿,大姐在乡里读高中,课程紧得很。比较起来,她和三妹就算是闲人了。
这边的三妹还在跟母亲争论,她们对话的时候,李秋君一边干活,一边见缝插针地抬头去看远处的那个黑影,离得越近越是觉得眼熟,等到近了一些,她惊讶起来:“妈,是罗三哥!”
罗三哥在清溪村的村委会工作,平时有个啥事都是他宣传,可是像今天这么紧急的,却是很难见。所以母女三人都直起了身子,看着那个越跑越近的身影。
他的手里拿着一只信封,跑的时候左右摆动着,嘴唇蠕动着什么,远远的听不太清。终于跑到田坎边了,李秋君听见了他的喊声:“婶子,李叔的信!”
李母惊讶起来,她马上从水田里迈上来,用衣襟擦拭着手上的手,双手将那封信接了过来:“还劳烦你辛苦跑一趟,我们空了去场上邮局去拿就行了嘛。”
“婶子……”罗三哥气喘吁吁地说:“这是加急信,我去开会的时候看到了,就顺便拿回来了,你快拆开看看,别耽误了事!”
李母点了点头,忙不迭地拆开了信封,皱着眉看了半天……她前些年伤了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不清。
这边的李秋君跑了上来:“妈,给我看……”
她接过信纸,看见了父亲龙飞凤舞的字,父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字却写得极好,颇有大师的水准。这是李秋君一向引以为傲的,并且偷偷跟着临摹练过,无奈总练不会。
—— 引自章节:第1章 第一章父亲的信
正在煮猪食的李母手里的锅铲啪地一下掉在了地上,呆愣了几秒后,她才飞奔地往屋里跑:“背时丫头哦!脑子被屎糊了啊!”
母女三人手忙脚乱地把大姐李红君送到了乡卫生院……之所以舍近求远,是因为凑过来看热闹的邻居说,这么严重的情况村里赤脚大夫看不了。
三妹哭得声音都嘶哑了,她听着李母的吩咐,拿了棉布按紧了大姐的手,可那血很快又渗了出来,她心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大姐会不会死?
李秋君也面色惨白,她不明白这是怎么了,昨天还说是好事,今天怎么就变成了一桩惨剧?她连思索都来不及,咬着牙推着车,一刻也不敢停。
她们用了一辆推东西的小推车,运气好的是,推到了公路上,又遇到一辆进乡送货的小货车。就这样,一行人心急如焚地护送着李红君去了乡里。
运气好的是,大姐割腕时,因刀子钝,伤口不深,流出的血也不算多。晕倒的原因是因为惊吓过度加上营养不良。医生检查过,处理了伤口后,说让她睡一觉,下午应该就能醒了。
李秋君一脸后怕,与三妹两人一左一右地守在大姐身边,一个拿了毛巾替她擦脸,另一个拿了棉棒蘸了水去擦拭她的嘴唇。
这边的李母阴沉着脸看了半响,站了起来往外走,这边甩下了一句话:“她以为闹自杀就可以不去?你们爸爸好不容易才要来这个名额的!”
李母转身就离开了医院,三妹目瞪口呆,小声对李秋君说:“妈真狠,还让大姐去?”
李秋君摇了摇头,跑出来看,哪里还看得到李母的身影。李秋君找旁人一打听,才知道她缴了医药费,说自己要回去插秧了。
妈确实狠,李秋君如此想……大姐都闹自杀了,她居然还有心情去插秧。
下午时分,大姐李红君果然醒了,她的第一个反应是看看自己的手腕,一脸不可置信:“我没死?”
三妹是个实诚人:“姐,那刀钝。”
大姐皱起眉来:“妈呢?”
三妹咳了一声:“妈看你没事,就回去插秧了。”
大姐又问:“她是不是还要我去接班?”
“不知道。”三妹想了想,一脸坦诚:“我感觉你跑不了。”
大姐震惊,片刻后,她扯了被子下床,这边打了开水进来的李秋君瞧见了,马上推她回去:“你怎么起来了?医生说了,你要好好休息。”
姐妹三人垂头丧气地坐在病房里,大姐李红君一直呜呜地哭。三妹就火上加油,一会替大姐抱不平,一会儿抱怨妈太心狠。
李秋君却是一脸心事,沉闷着一声不吭。一边是爸妈,一边是大姐,帮谁都不合适。
—— 引自章节:第2章 第二章誓死不从
她的声音先是高亢后是嘶哑,背后的书包打得啪啪作响,这边的李秋君也看见了,她也抓起脚边的雨伞疯狂挥:“大姐再见,大姐再见!”
李秋君心里是激动的,因为早上要走了,三妹还一点也没有谦让的意思,还为了面条里的鸡蛋跟自己争来抢去。而李母更是无动于衷,一大早就去打猪草了,连句告别的话也没说。
而一向对自己极好的大姐,也根本没回来送自己。她本来有点不高兴的,不过此刻她心里圆满了,大姐这不来了吗?
李红君一听都说再见了,更急了,脚步飞快,然后拽下了手里的书包,用力朝拖拉机斗里甩了过来。
书包堪堪在边上挂住,李秋君扑过去抓住了这个,等她抬起头来,发现大姐的身影已经很远了,她用力挥了挥手,感觉到了一点点离别的意味了。
拖拉机轰隆隆地离开了清溪村,李秋君低下头看着手里黯淡的旧书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打开来,里面装了好多零食:面包饼干火腿肠,另外还有几本高一的课本。
李秋君瞥了一眼,心想大姐也真是,还送书来做什么?自己现在要去参加工作了,不读书啦。
她又翻了一下,在最里层看到了一样令人惊喜的东西,一条直筒牛仔裤和一件高腰的绒衣……这是去年乡里最时髦的样式,大姐用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的,宝贝得不让她和三妹摸一下的。
李秋君抚摸了好几下,又贴在脸上感触了一下那毛绒绒的布料,心情变得复杂起来,大姐居然舍得送给自己……
除了离开的惆怅之外,也有兴奋与雀跃。家里条件不好,虽说父亲有工资,可是家里负担太大,三个女孩读书,加上婆婆身体很差。所以这些年来,李秋君几乎没有出乡的机会。
这一次去渡口市,也是人生中的第二次了,李秋君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鸟儿,满心的跃跃欲试。捏着手里的连衣裙,幻想着它已穿在了身上……
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乡里的场上有些冷清,李秋君在那里等了好久才等到一辆进城的中巴车,她警惕地问了票价后,才放心坐了上去。
到渡口的路程比较遥远,来来回回要转好多趟车,昨晚李母就口诉了让她用笔记本记下来,李秋君早就记得妥妥的了,什么地方上车,车票多少钱都在自己脑子里。
今天是个阴天,太阳光像是透不过浓浓的云雾似的,平添了几分萧瑟。可李秋君闲不住,一会儿啃个面包,一会儿剥个火腿肠,眼睛也一直盯着窗外的风景,全身的每个细胞都透着快活。
—— 引自章节:第3章 第三章夜半哭声
恍然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几天前的自己还坐在教室里上课,心里想着如何应付新发下来的几张卷子,可是现在居然要参加工作了?!
火车从奔腾蜿蜒的金沙江边驶过,路过了无数桥梁与楼房,终于缓缓进了站,大家拖拽着自己的包往门口挤,七嘴八舌地嚷嚷着:
“我刚刚看到有个穿工作服的人,好像是我爸。”
“别说瞎话了,怎么可能呢,这是站台,接的人是进不来的。”
“喂,你们东西带齐了吗?座位上那个黑色的包是谁的?”
……
一片嘈杂声中,带队老师一头大汗地吼着:“别挤在门口,排队一个一个下去,下去我们还要点名呐!”
车门一开,大家激动地冲下了火车,耐着性子排成队点名,有几个性子急的已经踮着脚支棱着脖子往玻璃门里望了,有一种迫不及待见到亲人的感觉。
李秋君也是如此,她揣了一肚子的话想跟父亲说,说家里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她已经在心里组织了很久的语言,这会儿它们都如同那奔流的金沙江,堵在胸口,马上就能溢出嘴边。
火车站台正播放着一首流行歌曲,那欢快的女声在车站上方飘荡:摇来摇去,摇着温暖的阳光,轻轻托起一件梦的衣裳。古老的都市,每天都改变模样,年轻和我们奔放……
李秋君莫名地觉得调子和心情一样欢快,她跟着人群往外走,雀跃的快乐持续上升,在见到父亲的那一瞬达到了顶端。
父亲李荣光穿着一件灰扑扑的衬衣,就站在栅栏外。此前为了节约路费,他已经两年没回过老家了,乍然再见,李秋君忽然感觉他老了许多。
父亲才四十多岁,怎么头发都白了好些?额头上的皱纹也很明显,整张脸黝黑而粗糙,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油光。他佝偻着腰,也在往这边望,不过却像是看岔了方向,两人的视线始终没有交汇上。
李秋君按捺不住,喊了起来:“爸,爸!”
李荣光终于看了过来,可是他的表情却很奇怪,没有惊喜,也没有坦然,而是像见了鬼似的,纯粹的震惊。他盯着李秋君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扒拉开人群朝这边挤来。
李秋君一脸笑,也拎着包往那边跑去,还没跑到就说了起来:“爸,我妈让我带了咸蛋和皮蛋过来,还有两块腊肉,她说你喜欢吃这个……”
李荣光皱着眉,一把拽住了二女儿:“秋君,你咋来了?你大姐呢?”
李秋君愣住了:“爸,大姐在学校复习,准备参加高考了。寄到市里的资料就是填的我的。”
—— 引自章节:第4章 第四章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