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雨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1-16 06:35:57
状态: 连载
字数: 9.72万字
阅读人数: 4.2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跃州风云》是一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励志小说,全景式地描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期东海省跃州市的时代变迁,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叙写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化,尽管社会在快速发展中,一些价值体系有所重构,但善心善行仍是普罗大众的朴素追求。赵向军、莫璋扬和林解放是因风云突变分别走上了逃亡
【目录】
第1章 雨夜惊魂
第2章 落荒而逃
第3章 前路茫茫
第4章 偏僻山村
第5章 露天电影
第6章 情定终身
第7章 牢狱之灾
第8章 海上泅渡
第9章 东方之珠
第10章 片场遇险
第11章 假公济私
第12章 麻衣相士
第13章 精心布局
第14章 曲意逢迎
第15章 分类处置
第16章 音讯全无
第17章 拼搏高考
第18章 档案审查
第19章 衣锦还乡
...
第20章 家长里短2024-11-16 06:35:57
【原文摘录】
上世纪70年代中叶10月初的一个晚上,东海省跃州市西郭外的郭山上,一道闪电照亮了夜空,闪电过后,经过一忽儿的黑暗与死寂,隆隆的雷声掩盖了这座城市。天空中雨水不停的倾泻而下,地处江南水乡的跃州市区虽然水网纵横,但这场暴雨雨量特别大,马路上还是一下子积满了水,漂浮着一些残枝枯叶和垃圾,慢慢地向低洼处流去。
10月,正是跃州市这座滨海城市夏秋的转换季节,北方来的冷空气要想控制这座城市,而副热带高压却舍不得离开,还想继续逗留。于是,每年的这个季节,冷暖气流交汇,跃州市总有那么几次大的雷暴出现。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们,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天气。一般来说,他们会呆在家中,男人们穿着裤衩背心,爬上爬下,借助昏暗的灯光,看看房顶哪些地方有没有漏水,然后指挥女人孩子,把家里不多的物件搬到干燥的地方。有的家处地势稍低河道边上,他们则会密切关注河道的水位,一看情况不对,他们就会把家里的坛坛罐罐搬到高处。
可就在这雷电交加的夜晚,有一个年轻人却上身只穿了一件暗红色的背心,下身穿着军绿色的卡其料子的夏裤,裤脚卷到膝盖上,光着脚套着一双军绿色胶鞋,冒着大雨,死命的蹬着一辆28寸二八大杠自行车,从东到西,飞快地穿过环城路,摸黑拐进了天灯巷。
他叫赵向军,大约26、7岁的样子,个子高高的,脸长得比较消瘦,眼睛黑亮黑亮的,身体却是粗壮结实,肩膀上的三角肌和上臂肱二头肌鼓鼓的,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赵向军是跃州市国营服装厂的厂长,今天下午,他受到了厂里和他有嫌隙的戴利仁为首一帮人的围攻,由于事发突然加上寡不敌众,赵向军这一帮人被打散,落荒而逃,现在,戴利仁正带着一伙人四处找赵向军。
天灯巷是赵向军的家,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在亡命天涯之前,他要来向家人做个告别,也要收拾一下衣物细软,毕竟,他一走,不知何时能再回来都不知道,如果运气不好,被戴利仁这帮人抓到,能不能逃过这一劫都很难说,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当场要被打残。
天灯巷靠近穿越跃州市的八百里圩江,跃州市区地处圩江下游,这里离入海口不到几十里,水流平缓,整个江面宽达数百丈。这里平常来来往往的船只很多,既有近海运输的小货轮,也有来回两岸的客轮,还有一些没有动力的小舢板渔船。
圩江江中有座孤岛叫江中屿,相传南宋的第一任皇帝赵构为了躲避追击他的金兵,曾在岛上的江中寺呆了几天,因此这座寺庙又被称为高宗道场。宋高宗偏安临安后,对跃州发达的航运留下深刻印象,称船运跃州数国内第一。
—— 引自章节:第1章 雨夜惊魂
当时,跃州市各个领域的群众普遍出现两种观点的分歧,跃州市服装厂里也是这样的情况。赵向军和一帮老工人倾向要一心一意抓好生产,而戴利仁和一帮青年工人则倾向要把发展路线先讨论清楚,所以,双方在厂里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时不时地要进行辩论一番。
这天,赵向军刚开完二轻局的会议想回去,就被二轻局新任局长董少波叫住了。董少波是六十年代初期的大学毕业生,原来在市委办公室给领导当秘书,做人外圆内方,颇受领导欣赏,不久就被外放到二轻局担任副局长,前段时间刚提了局长。由于他也倾向于要大抓生产,所以,就对赵向军比较有好感。
“向军,没事先别急着走,到我那里坐坐。”他拍着赵向军的肩膀,把他拉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接着说:
“向军啊,现在上级领导也要提出必须大抓生产,现在,你们厂里几个头的年龄大了,跟不上形势发展,局里准备把他们换下来。你呢,年纪轻,做人正派,政治立场坚定,我们准备让你负责服装厂的全面工作,你有没有信心?”
赵向军小心脏控制不住一阵狂跳,上半年刚被结合进厂领导班子,下半年又要被提拔,他感到党对他真好,领导们对他真好。于是,赵向军挺着胸膛说:“如果组织相信我,我一定加强学习马列主义,立场坚定,把抓革命、促生产进行到底,更不会忘记董局长对我个人的关心和厚爱。”
“好好好,今后你一定要立场坚定,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让服装厂的业绩尽快上台阶!”
过了几天,跃州市二轻局就宣布了赵向军担任服装厂厂长的任命。由于赵向军对厂里底子清、情况明,生产工作抓得有板有眼,多次受到二轻局的表彰,有一次,赵向军还受到跃州市副市长凌涛的接见。
由于担任了厂里的一把手,赵向军就经常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类会议,不久,他结识了跃州市委办公室秘书科长莫璋扬,和在市委办公室帮忙工作的市教育局干事林解放。
莫璋扬年龄稍长,且在市委核心部门工作,各类信息比较灵通,赵向军特别喜欢他分析政治形势。而林解放则是莫璋扬的学生,20来岁的样子,他是个来自临江县山区的孤儿,读书的时候,品学兼优,且特别喜欢独立思考,本来,他高中毕业以后要回农村去,莫璋扬看他孺子可教,就利用自己在市委办工作的便利,推荐他到市教育局临时从事学生工作,不久,又抽调他到市委办帮忙。
—— 引自章节:第2章 落荒而逃
赵向军玩命似的骑了一个多小时,大雨来的快,去的也快,雨已经完全的停了,天空中还闪烁着几点星光。他已到了跃州近郊区的鱼渡村,这里是104国道线圩江上的一个渡口,由于圩江上没有桥梁,鱼渡村这个位置的江面离对岸梅水地区距离最近,所以,这里在历史上就慢慢形成了渡口,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必须在这里通过轮船摆渡到对岸。
由于只有一条摆渡船,有时车辆多的情况下,会排成长队,为了方便来往驾驶员的用餐,跃州市的交通局在这里开了一家国营渡口饭店,饭店不大,仅三间门面,饭店通宵营业,赵向军站在远处望去,昏暗的灯光从玻璃窗中透了出来。虽然他一天水米未进,饥肠辘辘,但也不敢到这个通宵营业的饭店,他远远的看见,两个穿着没有领章军装的年轻人正站在饭店门口的灯光处,转来转去,眼睛一直盯着渡船,看看有没有可疑人员。
赵向军悄悄地走到一辆停着排队的货车边上,拍了拍车门。
“什么人呀?干什么呢?”一个司机睡眼惺忪的钻出车窗,不高兴的问道。
“大哥,我想过江到梅水地区,您能否帮帮忙,帮我捎过去?我会感谢大哥的。”赵向军满脸堆笑,用谦卑的语气恳求这个司机。
这个司机一看赵向军这副狼狈相,心想有可能是什么可疑分子,出门在外,平安第一,他实在不想趟这趟混水,于是,说:“同志,我运送的是重要物质,不方便带客,请你另找门路吧,不好意思啊。”
赵向军知道再说下去也是徒劳,于是对这位司机说:“不好意思,打扰大哥了。”
说罢,就悄悄地退回来,他又问了几个货车司机,也都被拒绝了。赵向军无奈之下慢慢地向江边靠近,这里还离渡口百把米,他悄悄地来到江边的滩涂上,静静观察,心里想着怎么过江。
这时,赵向军远远看见一艘小货轮慢慢的驶来,看着吃水线很深,估摸着船上运的东西较重,因此航行的很慢。赵向军想来想去,自己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事,万一天亮以后,戴利仁带人找到这边来就麻烦了,于是,他咬了咬牙,一手拎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一手向江中游去。他借着水的浮力,自行车不重,游了几十米,刚好货轮驶过,赵向军左手搭上船舷,右手一发力,把自行车丢上了货轮,然后双手一搭,跃上了货轮。货轮的轮机马达声很响,谁也没发觉他的举动。
—— 引自章节:第3章 前路茫茫
主抓生产的领导靠了边,跃州市各级党政机构和企业出现了真空状态,坚持要把发展路线争论清楚的这帮人,陆续被充实到这些机构里来。戴利仁理所当然担任了服装厂厂长,顶了赵向军的位子,而张爱武由于是光明中学的毕业生,文化程度不错,就被安排到跃州市委办担任秘书。为了扩大胜利战果,他们准备要将主抓生产那一帮人的活跃分子一网打尽,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可是几番抓捕下来,始终还没抓到莫璋扬和林解放。
那天的大雷雨中,莫璋扬和林解放和赵向军分手之后,两人一起踏上了逃亡之旅,他们要逃往莫璋扬老家安文县的山区躲躲风头。
莫璋扬是跃州地区管辖的安文县人,36、7岁的样子,人长得精精瘦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被汗水、雨水浸得湿透的的确良衬衣,他在前面带路,不紧不慢的走在通往安文的红枫古道上。跟在后面的林解放,剃着一个短平头,圆圆的脸,个子不是很高,目光坚毅,他穿着没有领章的军服,身上也全是汗水、雨水。
莫璋扬是50年代师范生,毕业后分配到跃州市光明中学教语文,他不但教学方法很有一套,课堂教学比较谐趣,文章也写得很好,学校的师生都很喜欢和他交朋友。他的妻子是学校的教英语的刘闻芳老师,结婚几年后,有了两男一女三个孩子。
有一次,凌涛作为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到光明中学视察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听到学校校长汇报工作条理清楚,文采斐然,就问校长这汇报稿是谁写的,校长如实汇报是出自莫璋扬的手笔。凌涛一向爱才,不久,在他的一手运作下,莫璋扬就被调到跃州市委办,成了领导们的笔杆子。工作出色加上凌涛的提点,莫璋扬很快就被提拔,担任了市委办秘书科长,一直跟着凌涛起起浮浮,前段时间,根据市委的指派,带队到服装厂做群众工作,直到这次受到戴利仁这帮人的冲击。
—— 引自章节:第4章 偏僻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