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阳光下写字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2-12 11:05:08
状态: 连载
字数: 3.37万字
阅读人数: 15.28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朱元璋:“一群贪赃枉法之辈,朕要杀光他们。”韩度:“陛下息怒,与其杀了,不如废物利用,压榨干净他们的剩余价值才好。”朱元璋:“韩度,朕要把公主嫁给你。”韩度:“娶了。”太子:“请韩师收我为徒。”韩度:“太子,这辈分可乱了啊,我是你的妹夫。”公主:“夫君,你觉得人家美嘛?”韩度:……
【目录】
第一章 阶下囚
第二章 求生
第三章 永昌候蓝玉
第四章 东宫
第五章 老朱
第六章 面圣
第七章 老朱
第八章 演示
第九章 宝钞的问题
第十章 货币
第十一章 定价权的重要
第十二章 用人
第十三章 戴罪立功
第十四章 奸猾的老陈
第十五章 宝钞的地位
第十六章 走马上任
第十七章 威逼
第十八章 军令状
第十九章 置身火药桶
...
第二十章 技艺的重要性2024-12-12 11:05:08
【原文摘录】
忽然,头痛欲裂忍不住痛呼出声,就好似宿醉过后的后遗症在瞬间全都爆发出来了一样。
同时记忆里的一幅幅画面开始喷涌而出,如梦幻泡影一般在脑海里闪过。
洪武十四年,户部侍郎上奏废除宝钞。朱元璋当场龙颜大怒,下旨将户部侍郎押入刑部大牢,等待他的将是满门抄斩的欺君之罪。
而韩度,就是户部侍郎的大儿子,现在他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在刑部大牢里面团聚。
父亲韩德,三十多岁年纪,一把胡须茂密修长。只是他现在脸上再也维持不住往日的威严肃穆,满脸充满灰败和懊悔的神色。眼睛看向妻儿的时候,里面隐隐闪过泪光。
弟弟韩曙,蜷缩着蹲在阴冷潮湿的地上,双手抱着膝盖一动不动,像是一尊没有生机的石雕。的确,对于即将落下的屠刀的恐惧,抽离了他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生机。
母亲和妹妹紧紧的靠在一起,同样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恐惧。
满门抄斩,女眷充入教坊司,这是皇帝对韩家的冷冰冰的判决。
虽然母亲和妹妹不会死,但是她们即将面对的是生不如死。
上一刻还在二十一世纪和朋友觥筹交错的韩度,这一刻面对的就是这样必死无疑的局面。
我不要死。
韩度在内心嘶吼。
“嘿嘿,哈哈哈…”
一阵充满着酒足饭饱的笑声,打断了韩度的思绪。
只见一老一年轻两个狱卒,边笑边剃着牙从远处走过来。到了韩度的牢门外面,摸出钥匙打开锁。随着铁链哗啦啦的声音,两个狱卒走了进来。
一股不好的预感浮上韩度的心头,他猛然回神起身,一步挡在两个狱卒的面前。
“你们要干什么?”
“干什么?小爷自然是来乐呵乐呵......”年轻的狱卒嗤笑,眼露邪意,看向韩度背后的母亲和妹妹,意思不言而喻。
“啊......”
韩度听见妹妹惊呼声,不用回头都可以知道她的花容失色。
“放肆!”韩德为人刚直,要不然也不会上书请朱元璋废除宝钞,那里听得这样的污言秽语。而且对象还是他妻女,一股羞怒冲的他满脸通红,须发皆张。
“哈哈哈,放肆?”年轻狱卒对于韩德的训斥没有丝毫畏惧,“要是以往,小的见了你,自然会恭敬称呼你一声韩大人,但是现在你以为你还是户部侍郎吗?你现在草民一个,见了本大爷还敢拿出往日的做派训斥。还放肆?待会儿就让你亲眼看看,老子是如何在你妻女身上放肆的。”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阶下囚
胸膛不停的高低起伏,拼命的吸气。这不是对空气的渴望,这是对生存的渴望,就在刚才这一瞬间,超越了一切。
韩度不是没有见过死人,不管是从电视还是电影上都见过不少,甚至连无人机作战,一发导弹下去数十人肢体横飞的场景,他也见过。
但是见过是一回事,亲身经历又是另外一回事。
刚才刀锋临喉的时候,韩度心里瞬间升腾起巨大的恐惧,好似血液都被冰冷的刀锋给彻底冻结,要不是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气势咬牙撑着,刚才他就已经跪倒在地上了。
面对过死亡,自然就更加渴望生存。
可是怎么才能够活下去?
韩度转头看着自己老爹,堂堂户部侍郎从二品的大员,这要是提前几年到来,自己岂不是在这京城里面横着走么?
就算是不能够欺男霸女,至少那出门也是前呼后拥,整天勾栏听曲,是没问题的吧。
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韩度连一天都没有享受过,就要面对被斩的命运。
韩度朝着老爹叹了口气,收回了目光。他不知道老爹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非要独自去把宝钞这层窗户纸捅破,让自己全家落到这个下场。朱元璋是什么人啊,那是杀官不论个,论批的狼灭。
这朝堂之上不管是和老爹平级的侍郎,还有那些各部堂官,这么多的“衣冠禽兽”,哪一个不是人精呢?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宝钞的弊端吗?他们知道,但是他们都不敢说,都不敢去把朱元璋的这个脓疮刺破。
就只有自己老爹这个傻傻的一头撞上去,将全家送到这大牢里面。
朱元璋懂个屁的宝钞,韩度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嘴唇上带着一丝嘲笑。
朱元璋只会无度的印刷宝钞,以为这印出来的就是钱,哪里会知道什么叫信用体系,什么叫价值体现,没有把黄金白银和宝钞捆绑起来,宝钞早晚都会变成一张废纸,擦屁股都嫌硬的东西。
福至心灵,韩度浑身一个激灵,瞬间从地上坐起来。
“老朱不知道没关系,我知道啊。韩度虽然不是很了解金融体系,但是身处于信息时代,他偶尔也会接收到推送的信息,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或许我可以凭借这些往日里的常识,争取到一条生路?”
想到就干,没有笔墨纸砚,韩度干脆把身上的衣衫脱一件下来当纸,狠心在自己手指上咬了一下。
“凡万物之事,皆有利弊,宝钞亦如此。用之善,则如神剑,足以令四方诚服;用之不善,则如烈日炙烤,民心似煮......”。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求生
韩度发现老爹脸上愁容依旧,心里顿时咯噔一下,问道:“爹,你这是怎么了?”
韩德看着脸色大变的儿子,叹气道:“不是我想泼你冷水,你知道刚才的那人是谁吗?”
“不知道。”韩度干净利落的回道。他的确是不知道,虽然他韩度也是在这京城生活了好几年,但是由于老爹一向都是严格要求他读书,所以他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同窗,从来就没有关心过朝廷里面谁谁谁当什么官。
难道这人是老爹的仇敌?
想到这里,韩度的心情可谓是从云端跌落到谷底,颤声道:“爹,难道他是你的对头?”
如果那人真是老爹的对头,那自己的命可真就完蛋了。自己刚才的行为,简直就是把救命稻草伸到别人的剪刀下,然后被人狞笑着一剪子剪断般可笑。
韩度越想脸色越是惨白的厉害。
韩德倒是没有想到自己儿子的内心戏这么多,继续道:“他倒算不上是爹的对头,你爹我为官只是不愿意和那些人同流合污罢了,但是也没有什么人和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还真算不上有什么对头。”
“呼,不是就好,不是就好”韩度闻言自言自语的说道,然后轻声问了一句:“那爹的意思是?”
韩德无奈的看了一眼,道:“他叫蓝玉,前不久才打了败仗,被陛下一顿训斥,他就算是想要帮你恐怕陛下都不会见他。更何况他现在未必有勇气去触陛下的怒火,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看来我韩家这一劫,是渡不过去了,可惜......”
韩德看着韩度一阵叹息摇头。
而韩度却双眼猛然瞪的老大,完全没有注意到老爹的话语,满脑子都被“蓝玉”两个字占满。
蓝玉是谁?
哪怕是韩度这个理工男都知道,这是蓝玉案的主犯啊,被朱元璋抄家灭族的人物。
大明朝洪武年间最著名的两大案,一个是胡惟庸案,另外一个便是蓝玉案。胡惟庸案不去说它,单单只是蓝玉案,前前后后被牵连诛杀了上万人。
心思电转之间,韩度脑子里面只有两个念头。一个就是蓝玉不敢去见朱元璋,这样一来他几天之后就被砍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穿越回去。另外一个就是,蓝玉将他的上书呈给了朱元璋,然后便赦免了他全家,但是从此就被认为是蓝玉一党,几年之后又被老朱给提溜出来砍头。
左右都是死,也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韩度此时心里有句想要骂街的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蓝玉一行则是办完了公事,便离开了刑部大牢。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永昌候蓝玉
这不是说朱标生活奢靡,这些东西都是朱元璋强行塞给朱标的,反而是朱元璋自己的皇宫里没有这些东西,十分的朴素。
这就像是一个老农,总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自己最喜爱的儿子。
蓝玉早就不是第一见到这些场景了,一路目不斜视跟着守卫来到大殿之外等候。得到守卫允许的示意之后,蓝玉一步跨进大殿。
只见一人国字脸,头戴金纹黒冠,身穿明黄蟒袍的年轻男子坐在一张堪称庞大的案桌后面,眉目低垂,正在奋笔疾书。
案桌上堆放的是大量的奏章文书,两旁是各类小官来来往往,走马灯一般。
朱标自从成年之后便开始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这么几年历练下来,已经对此轻车熟路,所以他现在每天要处理的政务是越来越多。
蓝玉上前躬身行礼,道:“臣蓝玉,叩见太子殿下。”
朱标闻言,手下的笔锋自然一缓,抬头看见躬身的蓝玉,抬手示意微笑道:“舅父不必多礼,赐座。请舅父稍待片刻,等孤处理完这个奏折。”
“谢太子殿下。”说完,便径直做到了左边的椅子上等候。有小吏适时奉上茶水,蓝玉也不客气,端起了抿了一口。
嗯,是小龙团。
片刻之后,朱标处理完了奏折,挥手让周围的官员小吏退了出去。
朱标随手拿起案桌上的一块绸布,擦了擦手心的汗水,走到蓝玉身边坐下,同样端起一杯小龙团喝了一口,搭话道:“舅父可是好久都没有来见孤了。实话说,要是舅父再不来,过几天孤就会抽时间去见舅父你了。”
蓝玉赶紧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故作惶恐的回道:“殿下如此挂记臣,臣铭感五内。”
蓝玉虽然在一般人面前有些嚣张跋扈,但是他绝对在太子朱标面前嚣张不起来。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人十分友爱,历来便受众人做敬重。再加上朱元璋对他悉心培养,协理政务多年,在文武群臣当中的威信早就建立起来了。
朱标见蓝玉诚惶诚恐的样子,宽声安慰道:“舅父太见外了,你和孤之间虽是君臣,但同时也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句话。”
安抚了一下蓝玉,朱标转而问起蓝玉的来意:“舅父这次来,是有什么事情找孤吗?”
“确实有件事情想请殿下帮忙,是这样的......”
蓝玉也不再客套,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说出来。说完了,还从怀里把韩度给他的衣衫拿出,呈给朱标。
“殿下,这便是那人想要呈给陛下的,说是干系着天下百姓,臣不敢擅作主张,特来请见殿下。”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