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半点墨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2-15 09:40:42
状态: 连载
字数: 3.69万字
阅读人数: 7.6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朱武穿越了!成为了成国公私生子,被朱棣封为御史。激活了御史系统,只要弹劾他人成功,就能获得奖励。于是,小小御史,开始搅动风云。随后,朱武不是在弹劾人,就是在弹劾人的路上。朝堂文武百官瑟瑟发抖,朱御史,别弹劾了,饶命啊!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4-12-15 09:40:42
【原文摘录】
“那少爷您先歇息,我去给少爷准备明日上朝的车架。”
说着,这名中老年男人脸上带着无比满足的笑,拍了拍朱武的肩膀,乐呵呵出去了。
好一会儿过后,朱武才确认了眼前的事实。
他穿越了!
穿越到了大明永乐十九年!
他是成国公朱能的......私生子!
朱能在永乐四年远征安南,病死在了广西山野的瘴气攻击之下。
朱武,便是朱能在远征时期怀上的,等朱能死了,也就没人在乎朱武和他母亲了。
他母亲前几年病逝,朱武没了活路跑去从军,没想到,广西这边带兵的,恰好是朱能昔日麾下,看见朱武的样貌,再问询了朱武的出身,立马将朱武送到了北京。
接着,永乐大帝朱棣不知道咋想的,总之是确认朱武是朱能孩子之后,便给时年才十五岁的朱武封了个官,乃是督察院照磨所检校,九品官员。
朱武既然属于督察院,虽然只是九品小官,却也可以称为是一名御史了!
十五岁的御史哎!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原身得知此事后,无比喜悦的同时也忐忑,便趁着庆贺时间大肆喝酒,结果把自己喝死了,让朱武穿越了过来......
朱武笑着摇摇头。
“不过,咱怎么也是朱能的后代,现在也是官了,好好享福就是了!”
“再说了,朱棣为啥让十五岁的小娃娃当督察院照磨所检校啊?因为督察院照磨所比较自由啊,想要认真做事,那六部甚至全国你都能照磨,立功的机会多的是,但不想做事,就是个闲人,显然,朱棣是打算让原身当个闲人的。”
“原身这心里素质居然想不通,居然就死了......死的好,要是原身不死,哪来的我穿过来当官享福呢?”
朱武靠着被子躺下,想着日后锦衣玉食的美事,不知不觉之中昏昏欲睡。
就在此时,脑子里面忽然传出声音:
【系统绑定中......绑定成功!】
“系统?”
朱武愣了一下,立马欢快起来:
“系统,自我介绍一下,你是做什么的,用什么用?”
【本系统为言官系统,只要宿主弹劾他人,弹劾成功,便可获得丰厚奖励!】
【弹劾之人越是位高权重,宿主获得的奖励便越多!】
【宿主加油,争取早日成功弹劾帝王,没事参一本!】
“等等,弹劾错了也没事?”
朱武忽然想到什么,连忙问道。
【本系统只看成功与否,不知对错。】
电子音冷冰冰道。
“果然是言官标配啊!”
朱武开心的笑了起来。
只看成功失败,不论对错,简直太简单了不是?
—— 引自章节:第1章
“陛下,去岁南方浙江、福建山贼叛乱,赖陛下圣德恩遇赦免,山贼果然服王化而平息,也正是因为山贼一事,夏原吉和李时勉二人才认为陛下不当再北伐征战,怕生灵涂炭。”
“但山贼如此快便服了王化,可见夏原吉和李时勉二人,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说着,杨荣退后一步,大礼参拜道:
“陛下圣明,既然赦免山贼,臣请陛下赦免夏原吉和李时勉,以示陛下宽厚!”
“陛下宽厚!”
百官纷纷跟随在杨荣身后跪拜下来。
御座上,朱棣缓缓捋着胡须。
若是其它人说出这个话题,他恐怕要直接打死。
但既然是杨荣所说么,当然要好好想想了。
再者,杨荣也给了他足够的体面。
夏原吉和李时勉说国库空虚,怕再度用兵激起民变......两人这样认为的根源,是去年浙江和福建山贼闹事。
结果呢?朝廷赦免的旨意下去,山贼立马就服王化了,可见,山贼还是有活路的,哪像夏原吉和李时勉说的生灵涂炭激起民变那么吓人?
杨荣当着百官说出来,那么,夏原吉和李时勉出狱了,大家也都知道两人目光短浅,着实有错,只是因为他开明大度,才不和两人计较罢了。
再者,杨荣身为首辅,他也该给杨荣这个面子,毕竟他年事已高了,杨荣是他选定的未来托孤大臣。
想到此处,朱棣觉得面子和里子都保住了,便要点头答应。
忽然,一人却急匆匆跑上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
声音突然在安静的大殿响起。
一时间,跪着的官员也顾不上大朝会礼仪了,全都惊愕回头,想看说话的是谁。
“好大的胆子!”
“是啊,这可是杨首辅的提议!”
“居然敢打断杨首辅,是不是不想活了?”
“是个少年?”
“此人到底是谁,难道是武勋?武勋敢擅言朝事,找死吗?”
“不对,他穿着的是文官衣服,是朱武!”
“朱武是谁?”
“成国公朱能的私生子。”
“小小私生子,敢擅言国家大事!”
听到朱武的出生,不知道多少官员顿时怒了,当下便有人站起,直接出列:
“陛下,朱武不过一私生子,陛下圣德让其入朝堂,他不知收敛,居然敢臧否杨学士之议,臣请陛下斩杀此子!”
“请陛下斩杀此子!”
一时间,不知道多少官员纷纷起身,朝朱棣拱手。
“还不退下!”
看见说话的是谁,朱棣顿时怒喝一声:
“朝堂大事,是你一个娃娃能乱说的吗?”
朱棣知道,百官说的让斩杀,就是喊一嗓子罢了。
但他的确很生气,真的要教训朱武一顿的冲动。
他看在其父朱能的战功和情谊上,给这个十五岁的私生子一个官位。
本想着他本本分分老实坐馆个几年,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官不是?
—— 引自章节:第2章
因为理由给的足,朱棣已经打算答应,当这个圣天子了。
现在,朱武居然说杨荣结党!
君王最怕的便是百官结党,结党了,便可架空皇权!
而朱棣比其他君王还要怕百官结党,因为,他时常在外征战。
但,杨荣结党......简直说笑呢!
他每次远征,杨荣都跟随在身边,哪来的时间和条件结党?
朱棣冷冷看着朱武,若是朱武不说出个四五六来,便是为了杨荣的体面,他也要让朱武这个私生子体面。
百官听到了朱棣声音的冷厉,知道天子真的动杀心了,一时间,全都悄然无声,不敢说话。
老朱家的暴戾,百官此刻是真的害怕。
至于未来百官将挨廷杖当作荣耀,那已经是百官完成结党,一起抱团,有能力对抗皇权时期的事情,挨打了,便是明示对抗皇权了,是投名状,就是文官党派的自己人。
此时的文官还没形成大的党派,更没能力对抗皇权,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挨打。
不过么,今日便是陛下不杀朱武,朱武基本也死定了!
只要陛下不在乎朱武了,以杨荣的影响力,下面官吏随随便便就能悄无声息料理了朱武。
朱武却没百官想的这么多,他现在只想要尽快完成系统任务,看看系统的奖励是什么。
再者,他也有自己的证据不是?
“陛下,杨学士。”
朱武朝两人抱拳,然后正色言道:
“杨学士或许无结党之名,却有结党之实!”
杨荣只是捋着自己胡须,冷冷看着朱武,权当在看死人。
朱武也不在乎,继续朝朱棣拱手道:
“陛下,太祖南北分榜是为何?陛下每次北伐,杨大学士必然跟随,可曾向陛下为北方黎庶求情一二,为何事关南方,杨大学士就忽然变成了慈悲菩萨?”
“陛下给杨大学士无上礼遇,杨大学士给南方士人黎庶无数慈悲,敢问陛下,陛下百年之后,南北如何,杨大学士又如何?”
御座上,朱棣一时间愣住。
他用南人多,他知道,也是刻意为之。
因为首都北京是北方,他了解,南方太远,不了解,便多用南人,便可多了解南方,也让南方知晓朝廷的恩遇。
可经由朱武一说,朱棣本人也悚然而惊。
他好像做过火了!
给远离朝堂的地方给了无上礼遇......这就是在培养反贼啊!
毕竟,人心从来不会满足,现在礼遇,将来回复正常,人不会觉得这是正常,会觉得你亏欠了他。
—— 引自章节:第3章
关键是,朱武所弹劾的内容实在是太骇人了!
结党......这个还能辩驳一二,毕竟么,官场就是人情世故,谁也脱离不开不是。
但结党之外的南北矛盾,这可是能动摇国朝根基的大事!
随着消息传播出去。
一时间,北京城的北方士子率先躁动起来,开始汇聚一堂,开始声援朱武。
再接着,来自南方的士子也纷纷出马,不管人数还是数量,都超越了北京本土的士子。
眼看双方就要在大街之上酿成大规模的械斗,关键时刻,还是朱棣紧急派遣禁卫出马,又让一堆国子监博士前去呵斥安抚,总算将这场乱子消弭掉了。
此时此刻,朱棣正在后花园揉着自己额头,听着太子朱高炽的汇报。
平息士子之事,正是朱高炽去办的。
等朱高炽汇报完毕,朱棣随意点点头,看向朱高炽:
“杨学士呢,这会儿在做什么?”
“杨学士已经闭门谢客。”
朱高炽立马回道,又试探着询问道:
“父皇,杨学士深得您信重,人望也有目共睹,如今被一个小小检校弹劾,居然要闭门谢客,父皇是不是派人安慰一二?”
“你觉得该安慰?”
朱棣忽然冷冷一笑。
“请父皇教诲!”
朱高炽连忙起身拱手。
朱棣抬头看着苍穹,说道:
“皇儿,此地是北京,就算按照黄河划分南北,此地距离黄河千里之遥,南方的士子居然占据了上风,你还不觉得严重吗?”
“儿臣知错。”
朱高炽躬身道:
“诚如父皇所言,局面的确严重,但北方被蒙元屠戮百年之久,文华本来就不及南方,再者,父皇在此,大军在此,南方士子能做什么呢?“
朱高炽抬头,朝朱棣拱手道:
“父皇,儿臣有信心能妥善处理好此事,不会让南方士子一家独大!“
看见儿子眼神里面有精光,朱棣满足的笑了起来:
“既然弹劾了,你去告知杨学士,让他上个自辩的折子吧。”
“父皇?!”
朱高炽抬头,震惊的看着朱棣:
“父皇,儿臣替父皇下诏旨便是......”
“就这样!”
朱棣直接起身离开,嘴角却浮现出笑容。
太子心志和孝心都是有的,朱棣很满意。
但得罪人的事情么,他做就可以了。
且,杨荣的确有大才,他现在敲打一二,等太子登基了,恩遇之后再用。
到时候,杨荣更加成熟了,也感激太子恩遇,这样子,很好!
......
黄昏时分。
天子中旨降下,让杨荣杨学士自辩的折子,瞬间传遍了北京城。
一时间,之前乱哄哄闹事的士子顿时安静了。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