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长安荔枝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1-02 08:08:02
状态: 完结
字数: 10.11万字
阅读人数: 14.53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一朝穿书,学渣成了大女主。学渣委屈,学渣只想活命。原书男主:此人蠢笨,毫无用武之地。原书女配:此人挡我大路,杀杀杀!那位腹黑王爷却朝她伸出了橄榄枝。“我料事如神,你手握剧本。”“咱强强合作,你入股不亏!”学渣心动,学渣抱紧大腿,于是......原书男主:此人善变,竟是大智若愚。原书女配:呜呜,姐姐好
【目录】
第1章 我穿越了?
第2章 十步成诗
第3章 当众出丑
第4章 名声败坏
第5章 初次见面
第6章 冷嘲暗讽
第7章 贵为东家
第8章 有人眼红
第9章 父爱如山
第10章 你别摆烂
第11章 樊楼赴约
第12章 英雄救美
第13章 起来嗨啊
第14章 会见管事
第15章 捕风捉影
...
第16章 春日正浓2025-01-02 08:08:02
【原文摘录】
只见一名身着浅碧色衣裙,梳着流苏发髻的温婉少女正一脸担心地看着自己。
她使劲掐了一把自己的脸。
嘶,好痛!同时,潮水般的记忆从四面八方涌入张瑶脑海,如走马灯般在她的脑中放映。
张瑶两眼一黑,她,竟然穿书了!
作为一名996的社畜,张瑶最喜欢看金手指女主大杀四方的爽文,正好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这本《看我穿越做皇后》正是她新找的穿越爽文,巧合的是,女主也叫张瑶。
书中的女主是一名985毕业的学霸,从现代穿越到了一个叫周川的国家,身为国公府嫡长女,天资聪颖,自幼深受张国公的喜爱。
只不过其自幼丧母,张国公已续弦娶了继室。
原女主因其学霸属性,吸引了男主太子殿下的注意,二人情投意合,联手纵横周川。
此时,这一阵涌入的记忆却告诉自己,她竟然穿书成了这位学霸金手指女主?
天爷啊!
她可是个不知名二本毕业的学渣,大学毕业后摸爬滚打,咬牙坚持,才没有被社会淘汰。
如今竟成了一个学霸型穿越女主?
这不是想要自己的老命嘛!
镇定!要镇定!她不住地安慰自己。
既来之则安之,穿都穿了,难道还能拿根绳子悬梁重开全局吗?
但是,究竟要如何才能维持住这个学霸人设呢?
张瑶努力地回忆着书中的内容,看着眼前的园中布置,发觉自己似乎已身处诗词大会。
这可是原女主在书中扬名立万的起点,太子李慕晨也因此对她产生兴趣,邀请她去樊楼见面。
张瑶端起手边的茶盏,刮了刮茶末,继续在心中盘算着:
自问是没有能力维持原女主的那些本事,若遇到嫉妒算计,丢了性命,可不划算呐!
自己又只记得大概剧情,一目十行,盯着坏人反被打脸的剧情乐呵呵的傻笑。
若想要躺平等待穿越结束,她便一定要在今天改变女主的人生轨迹!
张瑶垂下眼眸,暗暗下定决心:直接摆烂藏拙!
还未等她想清楚计划,忽然喉咙中呼吸一滞,似是有一团棉花塞住了一般,张瑶慌忙喝了一口茶这才压下了喉咙中的不适感。
本次诗词大会由丞相王家承办,如今身处王家后花园里,那些受邀的姑娘们,团扇轻遮面,露出的眼神却都露出隐隐兴奋的神采。
莺莺燕燕,香气扑鼻,真真好一幅春景。
正当她慢悠悠地捏着糕点品尝的时候,一阵矫揉造作的声音穿透耳膜向她袭来。
“大姐姐,怎不等等妹妹便独自一人前来!”
她莞尔,定是继母带进府中那改名换姓的继妹张琪来了。
—— 引自章节:第1章 我穿越了?
一边搭上了清流世家,一边又入了世家的眼,不得不说王相老谋深算,子女的每一份亲事都物尽其用。
而幼女王嬛今年刚满十四,颜色十分的出挑,王相对其婚事也是颇有谋算的。
王嬛今日梳着飞仙髻,发坠南珠红宝石头面,身着粉色衣裙,外罩一层柔纱。
此衣裙定是用心所织,不知是金线交织,还是别的手法,在阳光下竟熠熠生辉,极为吸引人注意,却又并不艳俗,衬得王嬛今日尤为的端庄秀美。
王嬛一叠声的娇俏话语,依仗着和太子拐了几道弯的亲戚关系,竟当着众人的面直呼为“太子哥哥”。
太子也不恼,朗声大笑道:“孤瞧着这碟子多宝糕点,倒像是母妃宫中之物!”
“太子哥哥,臣女曾有幸得贵妃娘娘赏赐一盘糕点,其中滋味一直不能忘却。臣女细细琢磨,这才做出这道糕点!”王嬛面露得意之色。
如今中宫无子,宠妃刘贵妃所生皇子李慕晨于年前被立为太子,而淑妃所生的二皇子李慕白继承皇位呼声也比较高。
还有一位张婕妤所生的三皇子李慕仁,但是他年岁较小,并不出挑。
“仅是色香二者俱全,也是件难事了,嬛儿有心了!”太子不遗余力地夸奖道。
纵使只在小说中见识过权谋斗争的张瑶,也在心中为太子的左右逢源的手段拍起了巴掌。
一边觊觎着国公府千金的才能,一边又舍不得相爷家小姐背后的家世。
啧!男人!张瑶在内心诽腹道。
太子放下玉瓷碟,使了个眼神给一旁的宫人。
宫人上前朗声道:“传太子口谕,诗词大会正式开始。参赛人以主题为中心,十步之内需作一首诗,诗文上佳者获胜!”
竟是十步成诗!周围一片哗然。
眼见王嬛一盘糕点便吸引了太子殿下的目光,一旁的张琪团扇遮面,不甘落后:“哎呀,这可是我大姐姐的强项呢!”
张琪的话恍若泥鳅进了泥潭,掀起层层波浪。
“是啊是啊,我还买过张瑶的那本《花笺词》呢!”
“那不俗的文风,华丽的词藻,确实非同凡响!”
张瑶瞥了一眼王嬛的脸色,内心激动不已,剧情中战斗的号角总算是吹了起来。
原书中原女主吟了一首七言绝句震惊全场,坐稳“京城第一才女”的宝座。
也不知张琪这丫头是真痴还是假傻,在人家王相的府邸,拆自家姐妹的台子,顺带还想打王嬛的脸面,活得不耐烦了?
王嬛忍了忍,温婉一笑道:“张家姐姐,你的才情,京中诸位女子均十分仰慕,这次大会,你可不要下场和我们争这第一名啊!”
这不,打瞌睡遇上了递枕头的,正不想上台作诗的张瑶正欲接过话茬。
—— 引自章节:第2章 十步成诗
王嬛见此情形,心道不好,打起精神,妖娆上前,在台上走了不到七步的小碎步,张口便来:“枝上绵柳春意闹,墙外行人佳人笑,长笛一声山竹裂,多情自被多情恼。”
说实话,这诗写得确实不错,张瑶自知自己学渣属性,永远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嬛儿此诗意境审美,孤竟已看见一幅春游图了呢!”太子李慕晨打趣道。
“臣女才疏学浅,比不得张家大姐姐的!”王嬛自谦一福,趁势显露出自己的谦虚。
此举颇得太子李慕晨之心,因刘贵妃和张瑶母亲闺中姐妹情谊,当朝国公府家嫡长女张瑶与太子李慕晨指腹为婚,虽未成定亲之礼,却也人尽皆知。
王嬛此举,给了张瑶面子,也是给了太子李慕晨的面子。
李慕晨却不知,此时的张瑶早已芯壳换人,并已下定决心,低调做人,打破才女人设,但求平平安安度过此生。
她微微一笑不做言语,正当她以为能就此逃过上台的命运时,张琪却再一次蹦到了她的雷点上。
张琪本就不想不甘心被王嬛压了一招,刚刚那一出差点当众出丑,便也不想就此轻易地放过张瑶,竟开口惊呼:“大姐姐怎会如此愁眉苦脸的模样?难道是被十步成诗给难住了?”
这一下将场间众人的视线再一次吸引到了张瑶的身上。
张瑶不免在内心翻翻白眼,为什么张琪这丫头如此蠢笨,张瑶出了丑,丢的是国公府的脸,难道她一个国公府继女就能摘出去了吗?
“瑶儿,快开始吧,以春景为题,十步成诗,这不是你最擅长的吗?”太子李慕晨等了许久,见张瑶不出声,催促道。
张瑶只得赶鸭子上架,走到台上,稳稳地走满了十步,却迟迟不开口。
太子李慕晨似是不满,厉声道:“瑶儿怎会如此怯场?不是出了诗集吗?难不成平日里的那些个诗词都不是自己所作?”
台下一时间嗡嗡讨论声此起彼伏。
她只得勉强诵出半句颇为平庸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然后便假装支支吾吾的接不了下半句。
这下台下就像炸了锅似的议论纷纷。
“天呐,才女竟然只能诵半句诗!”
“就是就是,说不定之前她成册的那些诗句,都是自己找枪手写的呢!”
“我听说张瑶在家颇为的娇纵,她妹妹张琪一直被她压着,指不定之前的诗册到底是谁写的呢!”
太子李慕晨眉头紧锁,盯着站在台上的张瑶沉默不语。
张琪在一旁看着,好不开心。
—— 引自章节:第3章 当众出丑
忽然听得隔壁茶点摊有几名茶客在讨论诗词大会上的事情。
“张国公家的那个京城第一才女张瑶,这次被戳穿了鬼魅伎俩!”
“怎么说?”
“太子爷命以春景为题,十步成诗,张大小姐却被难住了!”
“难不成之前的诗册是假冒的?”
“诗册里的诗作究竟出自谁手,就不知道咯!”
此人讳莫如深,留下一串悬念后,留下茶钱便走了。
任由身后这些人议论。
果然如电视剧里一般,八卦散播的中心就在这些街角巷尾。
她轻哼一声:“雕虫小技!”
春夏手捏着几串糖人,一脸愤懑地上了车:“姑娘!他们这些人乱嚼什么舌根啊!”
张瑶接过糖人:“他们说他们的,我们走我们的,何必放在心上!”
此时,王相府外,一只信鸽扑棱棱地飞起,往北方关外飞去。
一行人回到国公府,国公爷的小厮青云便已早早守在门口等着她。
“大小姐,国公爷书房相请。”青云传话道。
“大姐姐,今日诗词大会上的此番行径,父亲定是要狠狠地责罚你咯!”张琪斜冲出来,挡住张瑶的去向,幸灾乐祸地冲着她讥笑道。
“呀!大姐姐的脸是怎么了?莫不是当众丢了丑,还想出了装病的戏码来?”张琪此时看清了一脸红疹的张瑶,阴阳怪气起来。
“身为同一府的姊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妹妹还是想想,等下如何回答,你为何在大会上,对我百般刁难吧!”她倒是并不惧怕在府内同张琪争吵,背靠亲爹,她还能越过自己去?
“你!今日不想你竟装病爽了太子殿下的邀约,算你走运!”果真,张琪因扑了个空,十分不爽,竟在言语间流露出一丝恨意。
张瑶寸步不让:“可也比不过你弄的满身花香,没有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眼,反倒吸引了蜜蜂来得厉害!”
她哈哈一笑,径自跟着青云去了书房。
张琪气愤不已,双眼通红,双拳紧攥。
“走着瞧!”张琪丢下一句狠话,便急匆匆地离去。
到了书房前,青云示意张瑶一人独自入内。
她挠着痒痒推开房门,只见国公爷正伏案处理公务,房内烧了地龙,在这倒春寒时节,房内竟温暖如春。
“瑶儿来了!”国公爷头也不抬地对张瑶道:“帮为父看看这些个折子。”
张国公帮助本朝皇帝处理地方呈报,他需将所有上报的内容一一过目整理,再汇总后分门别类地放好,呈给皇帝。
此中权利虽然也不大,可也正是因此,王相一直视张国公为眼中钉,总给国公府使绊子。
—— 引自章节:第4章 名声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