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少年听雨阁楼上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1-03 14:09:09
状态: 连载
字数: 5.52万字
阅读人数: 2.4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如果世上有某种全知全能的存在,你相信它会导向真理吗?如果这种全知全能可以被人们制造,它是否恰好应证了我们的浅薄?超级智能是懒于思索的究极幻想,它替人类完成自我迭代,而我们总是轻易向未知讨要答案,在激进时代更是如此,但每每此举,却常赋予我们更加深远的愚昧。
【目录】
第1章 楔子 触不可及
第2章 第1章 公敌
第3章 第2章 回应
第4章 第3章 休眠时代(追忆之一)
第5章 第4章 最高机密
第6章 第5章 访客
第7章 第6章 拟态网
第8章 第7章 迷途
第9章 第8章 羊圈内外(追忆之二)
第10章 第9章 需要对话
第11章 第10章 苏醒
第12章 第11章 欢迎入住
第13章 第12章 家园
...
第14章 第13章 破冰2025-01-03 14:09:09
【原文摘录】
但这次画面似乎柔和很多,因为一片昏黄之中没有任何突兀的东西,甚至没有任何值得聚焦的某个点位存在。当然,除了那串捎带弧度的脚印,然而其尽头处,极目向下看去依然没有一位主角,一切如此空旷。
找不到留下脚印的那双腿,这倒是给整个场景带来一丝令人遐想的神秘。
正如画面前的二人,都觉得这一幕不可触及,如果这种抽象思考也能带有方向感,却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的,毕竟他知道这串脚印是自己曾经所留。
实质上,这双腿如今已经无法再自如行动,甚至无法站立起来。这原因当然不在于他的84岁高龄,老头子从气色看上去并无大恙,但如果这些年没有经历肌肉萎缩,或许他还真能在每个黄昏里徒步这么远。
画面中的步幅不大,然而当事人却永远无法表述出那种绝望来,就像是肉体割离后的虚无缥缈,亦如双腿直贯千钧的举步维艰。甚至有人这样理解:在行者本人看来,人类文明与这画面世界的差距,不及自己跨出那步与天际之间的遥远。
“…记得当时我给庞泰聊这些,你猜他说什么?”老人似在回忆,又像是呓语:“他竟用胡适的话来搪塞,哦不,是逃避我的思绪。‘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又进一步的欢喜…’这诚然是在用他老师的方式在思考问题,但那个时代的科研工作者逃不开这样的定势,尤其是吴越那样,既要研究基础物理,又要做能源工程师……”
姑娘正看着画面出神,或者说是听老人讲得入了神,在她关于老者有限的记忆里,似乎上次这样促膝长谈还是在幼年。
谁会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讲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姑娘忽然苦笑起来,对她来说这些事正如自己的启蒙童话,只不过偏硬核了些,毕竟是它是关于人类目前都没搞懂的那些概念。
而十多年过去,她在做出那个改变人生的重大抉择后,再次孤身来到这里,其原因当然不只是为了怀旧这么简单。
沙海逐渐消散,全息投影被慢慢关闭,姑娘飘忽的眼神回转过来,但老人依旧目光涣散。
“爷爷。”
“爷爷?”
好一阵子,老人才从喃喃自语中回过神,艰难而机械地点头示意。
“那这些年,您有没有尝试去重新构建它?”
老人这次倒是反应够快,直接摇头:“所有的东西,都交给阿尔伯特去做了,而且他做得很好,如你所见,我现在任何事都无法完成…”
姑娘忽然打断了老人,微蹙的眉头表示他有些会错意了。
“我指的是,您构建回忆过程的那种感觉,而不是大家说的那些重要数据。”
长久的沉默,老人似乎被问住了,神色却露出些许喜悦。
—— 引自章节:第1章 楔子 触不可及
准确来说,那些印刷了各种文字的飘荡物并不是传统纸张,自然粗纤维已在三十年前严禁商用,新纸由一种更轻便的合成纤维组成。如今大部分纸制物都成为了收藏品,哪怕这种合成的材料也有着不便宜的制造成本,所以近几十年来已经很少出现印刷品。
不过,除开一些对使用者来说极为重要的场合,比如游行。
从三四天前就有无数人陆陆续续涌入奥克兰,弗莱生物集团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授准下,即将启动一个影响全人类粮食问题的大型项目。尽管当前的恶劣气候已经让粮食危机迫在眉睫,但该项目却是刚刚走出实验室的临时产物,而且其本身的道德争议巨大,这次虽有无数人从世界各地赶往新西兰,倒也并不全是来参与剪彩仪式的支持者。
当然,本次仪式也会在元宇宙多个服务器进行全息直播,但那些高呼反对的示威者只能选择用这种当面游行的方式表达异议。
因为网络黑客已经彻底成为历史,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信息安全时代。
与六十年前那种极端主义四起的赛博黑客时代不同,所有人都未曾想到,技术爆炸并未源自基础科学研究,此时的人类文明是依托于某种尚未知晓的科学,所谓‘网络病毒’也好,‘数据风险’也罢,早就成为一个个过时概念。
如今被人们称作‘量子元宇宙’的东西绝不仅仅是网络工具,它甚至能称为一种未知文明的舶来品,其技术成熟度已经主宰了人类文明近未来的发展大方向。
更何况,在人们面对如此重大危机的年岁里,一旦某种超出理解范畴的事物丝丝入扣于生活,它就已经成为坚不可摧的圣神存在,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新算法之父阿尔伯特,以及那位幕后的救世英雄。
话说回来,当年的重启事件早已演变为各式各样的传说,哪怕是亲历的老者也会讲出不同民间版本,人们都不太喜欢官方给出的答案。也正是自那时起,民众对精英们的信任已经千疮百孔,这种面对权威的怀疑态度倒是一直承袭了两三代子孙。
集团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安帆海站在一群投资人之中,外围自然是水泄不通的记者和各种维持现场秩序的无人机。反抗者们的意见一直以来便是公开透明的,弗莱公司本打算让项目启动方式完全转为线上进行,但安帆海似乎有自己的打算。他的解释是,自己并不乐意被人指责为畏畏缩缩的‘幕后赢家’,有任何异议都必须接受别人的当面辩驳。
—— 引自章节:第2章 第1章 公敌
海风罕见的平和,卷走沙砾而没有带来新的尘埃,今日可见度相当不错,不过这是与平日里相比。如今哪怕是晴朗天气,肉眼亦能看见一层模糊却厚重的沙尘罩子,远远悬在天穹,让日光始终散射成一种橙红色。尤其在晨昏时分,总能让弥漫在天际线的灰黄异常醒目。
新布朗斯岛的一间复古酒吧格外热闹,据说它的拥有者是某个退伍海军少校。老板们当年服役于此,四处筹资并托关系买来一艘报废潜艇,最终改造成现在的样子。二十年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裁军,让这台曾经颇具威胁的大杀器成为昔日水兵们找乐子的地方。
但今天,酒吧里多出一堆新面孔,也同那些喝得满脸通红的老兵一样,带着宿醉后的恍惚与疲惫,咒骂这个世界的一切。
这玩意儿横在一处断崖边,安如靠近其中一侧舷窗,依稀能看见不远处被海水淹没的老街道屋顶。与那些街道一同被淹没的还有世界上九成以上沿海城市,它们早在二十多米的海水之下缓慢腐朽,并成为海洋生物们新的住所。
昨日,九公里外的那场演说后,当地警方逮捕了至少三十多名采取极端方式示威的年轻人,其余参与者也在仪式中途作鸟兽散。据说其中一部分很快就得到保释,安如现在回忆起来,这些人也许并非全是志同道合之士,可能在当天一早就有专门安插进来的作乱分子。
但现在想这些确实有点马后炮的意思,自己和朋友们如今已被视作引起骚乱的‘异端’,此刻只能和这些被迫裁减的老兵们一起抱团,酒后痛骂世道变化。
‘…当地时间15时,奥克兰警方公布了此次暴力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这是一部分极端环保分子和闲散人士提前预谋的组织犯罪,其目的并不在于为弗莱公司和新农改协商…’
投影上仍在滚动播放昨天‘暴力事件’的旧闻,既然多数媒体如此定性这起事件,说明从最开始反对者们就毫无胜算,哪怕天真地争取到所谓对话机会,结局亦不会有多少改变。
几位朋友摇摇晃晃与安如道别,大家都清楚最后的机会已然丧失,未来只能在浩荡的‘大潮流’之中被迫接踵前行。当然,一些心有不甘的同志可能还会以‘游击’方式继续坚持推行自己的理念,但显然这些坚定的立场捍卫者今后将会很难自保。
直到傍晚,陌生面孔大都陆续离开,这里只剩下不省人事的醉鬼,像横七竖八的尸体倒在地上。服务员见怪不怪,他们自己也是酒懵子,更何况在这粮食严重缺乏的时代,现在只有酒精和香精勾兑的玩意儿,大家追求的仅仅是一场大醉,而非香醇的享受。
—— 引自章节:第3章 第2章 回应
或许他始终都没察觉到,女儿的焦虑也许并不来自极端气候。
新普利茅斯海军基地,极目远眺,建立在防汛大堤上的围墙绵延数十里。正如安帆海所说,这里的防护措施完全能阻挡巨浪和风暴,平时只要戴上降噪耳机就好。
但与其他常规军事基地不同,这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兴建厂房,里面经常出没身穿防尘服的研究人员。农科专家团队已经在这里驻扎六个多月,基础实验设施都已备置完善,他们聚集于此正是为了解决人类面对的严峻粮食问题。
没错,一场空前的饥荒,已经席卷世界四十多年。
社会看似空前发达,却又一瞬间回到了起点。
……
数万年前,原始农业逐渐代替狩猎和采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农业让粮食冗余,是人类文明开始萌芽的最基本条件。
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农业在带来更多食物的同时,反而使得我们创造一系列困扰自身的虚假价值。正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所诉,我们自以为驯服了野生植物,实际上则是作物捆绑并奴役了人,毕竟人们必须用劳作去壮大作物族群本身,并且终将离不开它们。
而无论史学界的视角如何,畜牧和耕作确实早已作为我们离不开的生产活动,其效率也在近百年来产生飞跃。到二十一世纪末,无人机农庄遍布全球,只需数名操作者就能供给数百万人的食物需求。哪怕在不发达地区,依然有充足的人道主义援助。
人这种动物,正在逐渐淡忘饥饿。
不过大自然总会在某个时候,反复提醒我们早已忘记的东西。美好的时光持续至22世纪初,一种蔓延全球的怪病席卷了世界每个角落,多数农作物开始远离我们。
并不是枯萎病,当时的基因技术已经能帮助作物抵抗大部分病态情况,但这是一种能直接让植物携带上生物毒素的可怕性变,而其根源来自一种古真菌。
农业科技虽然能帮助作物抵挡逐年恶劣的气候,但逐渐消融的南极冰盖,让数百万年前的威尔斯克的陨石慢慢冒头。一开始人们并没想到这意味着什么,就只有一些环保人士象征性出来抗议,直到融化的雪水流进南冰洋,并携带这种来自太空的古真菌…
孢子被洋流和季风带到世界各地,短短一年不到,几乎没有任何植株幸免。尽管植物们本身的生长繁殖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根茎果实甚至枝叶都开始蕴含剧毒。
—— 引自章节:第4章 第3章 休眠时代(追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