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踪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2-10 07:47:37
状态: 完结
字数: 5.53万字
阅读人数: 15.7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家境贫寒、命运坎坷的天才少年,投身戏剧事业,撑起地方戏剧一片天。
【目录】
第1章 见义勇为的少年
第2章 唱孝子
第3章 母与子
第4章 丹剧隐忧
第5章 偶遇(一)
第6章 偶遇(二)
第7章 事先安排
第8章 原来你也在这里(一)
第9章 原来你也在这里(二)
第10章 交个朋友
第11章 动手
第12章 受伤
第13章 要不要
...
第14章 跟踪(一)2025-02-10 07:47:37
【原文摘录】
上班的人都陷在雾气里,影影绰绰,偶尔有小摊贩们叫卖早点的声音混杂着自行车车铃声。
“站住!”
一声怒吼,划破宁静。
一个染着黄色头发的青年男子,丢了魂似的,从太阳城小区里窜了出来。
紧跟着,一个留着齐肩长发的少年也追了出来。
黄发男子慌不择路,一头撞在迎面过来的人力三轮车上。
“哎哎哎……”
三轮车躲避不及,朝一边的大树撞过去。
黄毛男子自己也吓了一跳,停在原地。
这时候,他身后的长发少年,抄起身旁一辆旧自行车就砸过来。
“哐!”
“啊——”
黄毛男子发出一声惨叫,倒在地上,痛苦地捂着背。
“啐!”长
长发少年走上前来,二话不说,一脚踩在黄毛的手腕上,
一把将他手里捏着第一个钱包夺了去。
他看了看钱包,而后蹲下,对还在地上痛苦唉叫的黄毛道,“警告你,再敢偷钱包,我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说完,他使劲拧了拧踩住黄毛的脚。
“啊——”黄毛又一声惨叫,连连点头,“不……不敢了。”
长发少年这才满意一笑,转过身,扬长而去。
太阳城小区里面。
卖糯米饭团的摊位边,围着一群人。
“哎呀,小姑娘,别哭了。”
“钱不多,就算了吧。”
“那种小流氓,惹不起的,会打击报复。”
“钱少,警察也不能立案。”
“还是起来去上学吧!”
众人劝说着。
地上,盐慈音穿着单薄的校服,抱着膝盖,坐在路沿石上,一双美丽的杏眼,红得好像兔子。
虽然只有五百块,可是,那是她一个月的早饭和午饭钱。
现在没了,家里也不会再给,她就要饿肚子,这一个月,可怎么过。
正当众人都在摇头叹息的时候,一只手,从人群里伸了进来,递到盐慈音跟前。
“给你!”
声音,温润清丽,仿佛水流众生,十分空灵。
盐慈音惊讶的看着自己的钱包,而后,又顺着那拿钱包的手,看到了送钱包的人。
他的年纪,约莫十几岁。
穿着一身花里胡哨,说不清材料的外套,下身居然还是一条春秋天的破洞牛仔裤,脚上的帆布鞋也发黄变了色。
头发乌黑油亮,留到齐肩长,白皙的皮肤,精致的五官,不听声音只看背影,兴许很多人都会误会这是个略微干瘦的漂亮小姑娘。
“要不要啊?”少年一脸不耐烦。
盐慈音赶忙站起来,接过那个印着机器猫的帆布钱包。
“谢谢。”
盐慈音深深的鞠了一躬。
见她对自己鞠躬,少年明显有些尴尬,撇撇嘴,“以后小心着点。”
说完,他转身就跑。
“哎……”
盐慈音话没说完,那少年就已经跑出了小区大门,只剩下一个精瘦的背影。
—— 引自章节:第1章 见义勇为的少年
韩潮接过真孝子递过来的三炷香,恭恭敬敬的先人上了,而后,又凑到真孝子身边,听他将先人的生平事迹简单的叙述了一遍。
忽然,门外三乐声响起。
这是吉时到了。
云阳风俗,先人去世,当天设灵,翌日下世,三天出殡,这是规矩。
而这些规矩里,第二天下世,除了三乐,就是孝子哭灵。
哭灵也算是民间文化的一种,有很多讲究,并非对着先人一通乱哭就成。
首先,嗓子要好,气足。因少则要哭一个小时,多则要哭三个钟头。
其次,要会将先人的生平临时编成一套说辞,每个活,哭灵的都是临时找来的,谁也不认识先人。这是考验临场发挥呢。
再者,要会唱,表演情绪还得到位。没感情,自然不会真心的哭,所以,还涉及到表演功底,调动情绪。
所以很多真孝子,虽然伤心,却干不了这个活。
这样也就诞生了一种民间艺术工作——哭灵人。
虽然,这有点不登大雅之堂,却是极考验人的。
嗓音、唱功、编曲、记忆力、乐感、节拍,一样都不能差。
最重要的,心态,要能当的下脸面。
“哎呀!我滴娘啊……”
一声天籁般的哭嚎,如从天而降的圆珠,滚动在每个人的耳边。
这音色和运气,可这不赖。
“哎呀,可怜你年纪轻轻便失怙,人到中年又守寡,好不容易熬到子孙满堂享清福,却一缕清魂归极乐呀……”
从得到先人的资料,到编出来这套话,也就几分钟吧,竟然节拍和押韵竟然也不错。
姜一飞站在灵堂前看着。
韩潮跪着,即便穿着肥大的孝子服,可他的背影,依然清瘦的叫人心疼。
空灵哀怨的声音,拖得很长,飞得很远。
半个小时唱下来,灵堂里,原本热闹的气氛,逐渐被压了下来。
已经有妇女开始跟着呜咽起来。
“娘啊!你老走好啊……”
听着别人将自己母亲的一生,声情并茂的唱出来,真孝子受不了了。
“噗通”一声,给先人跪下了。
紧接着,哭泣声四起。
“下世!乐起!”
司仪唱和完,唢呐手吹得震天响。
众人都纷纷哭起来。
有人上前去做仪式。
这时候,韩潮摸着膝盖,一瘸一拐的退到墙边,漫不经心的脱着身上的孝服。
“哎,一飞,下世了,快跪下磕头!”一旁有人拉姜一飞。
姜一飞这才从观察韩潮的思绪里醒神,赶忙随着众人一同跪下。
等整个仪式结束,她将里里外外找了一圈,都没再看到韩潮。
“哎,二表哥,刚才那个哭灵的孝子呢?”
姜一飞拉住真孝子。
“拿钱走了啊,我可没说哭一个小时还包一顿饭啊!”
—— 引自章节:第2章 唱孝子
“你今天这么早就下学了?”韩若琳审视着儿子的脸。
韩潮眼神闪烁。
上复读班,是韩若琳的意思。
韩潮明白,即便参加高考,他也没钱去读大学。所以,当韩若琳提出来让他复读的时候,他是抗拒的。
韩若琳说,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学是一定要上的。
哪怕是把这栋唯一的老破小的住宅给卖了。
可是,韩潮担心的,不是房子卖不出去,也不是助学贷款能不能批,而是,他走了,谁来照顾母亲。
上次去医院,医生说,韩若琳的情况,不太乐观。
“嗯!正月里。老师……就早点结束回家。”
韩潮边说,边挠头,掩饰心虚。
他不喜欢撒谎,可是,最近这一年多,他撒了好多谎。
韩若琳没再说什么。
母子俩就这样站着。
“我去丢吧!”韩潮从韩若琳的手里抢过垃圾袋,就冲了出去。
等韩潮丢完垃圾回来,韩若琳才艰难的爬了五六阶。
韩若琳自打生病后,身体极其虚弱。最近这半年,更是难得下楼。一层楼梯,都要歇三四次。
幸好,韩家住在二楼。
房子房龄老,差不多有二十多年了。
是韩若琳单位的内部房,她花了全部的积蓄买下来的。
这些年,韩若琳就和儿子在这六十多平米的小房子里相依为命。
小时候,韩潮很顽皮,整栋楼都可以听见他高亢甜润的笑声。
大家都说这孩子继承了韩若琳音乐细胞,有把好嗓子,将来能成为歌唱家。
韩潮自己也很争气,在学校年年三好,他的梦想,就是靠近上海戏剧学院,研究音乐史。
可是,命运作弄人,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了。
“妈,你歇会儿吧,我去做饭。”
韩潮将母亲安置在阳台上晒太阳,转身进了厨房。
此刻,正值中午。
家家户户都在做饭。
空气里,飘荡着饭菜的香味。
韩若琳坐在阳台上晒太阳。
眯着眼睛,看厨房里忙碌的儿子。
韩潮很瘦,侧颜的棱角分明。
他做事时,十分专注,乌黑明亮的眼睛,一丝不苟。
随着菜刀的律动,一根根均匀的菜丝,出现在砧板上。
韩潮自小孝顺听话,十岁就会自己煎鸡蛋。尤其是这近一年,家里的家务活几乎都是韩潮在做。
相对于同龄的孩子,韩潮懂事的让人心疼。
“小潮,等过了正月,去把头发绞了。”
韩若琳有气无力的说着。
韩潮闻听,点点头,“嗯,知道了。”
其实,他也不喜欢留长发,可是,他去唱孝子,他不想被人看清他的脸,这也是他留长发的一个小心思。
“妈,记得先把饭前的药吃了。”
—— 引自章节:第3章 母与子
“嗯?什么?”姜一飞没明白过来,显然,刚才她不是在想家里去世的表姨。
“喏!”金凤霞老师努努嘴,示意姜一飞手里的黑袖章。
“哎,谢谢。”姜一飞面露尴尬。
“家里有事,状态不好,干脆请假回去歇几天。”
“反正团里目前没有演出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
“哎,怎么没有重要的事情!”
“不是说,过了年,既要忙招新学员的事情的?”
闻言,正在修剪绿萝的金凤霞,摇摇头。
“暂时搁置了,说是要在讨论讨论的。”
“什么?这不是去年讨论了半年才决定下来的事情么?”
“这又变卦,是几个意思?”
金凤霞摇摇头,一脸无辜,表示“不可说”。
“再不招新学员,注入新鲜血液,等我们这群人老了,那丹剧团……”
姜一飞是真的着急。
丹剧,是建国后才有的地方小剧种。
它以吴越方言为基础的,地方啷当调为血肉。
正因如此,学丹剧就很受局限。
首先,必须是要能懂会说云阳当地方言的。
而后,其他大剧种那一套,唱念做打,也是一样都不能少。
丹剧团人丁稀少,又决定了,丹剧人,必须自己还要会编剧编曲。
如今,姜一飞这一批,都已经是四十岁在头上的人了。
精力不济,思想也不如小年轻开阔。
若是再不发展下一代,只怕是丹剧真的要消亡了。
“哎,一飞,你比局长还着急。”
“我们前年,不是招了一批学员的么。”
“怎么可能没人呢!”
对面,负责团里行政人事的纪处长,笑着,点燃了一支烟。
“嗯,是招了。”
“可是留下几个了?”
“委培了半天,好苗子都被其他大剧种挖走了。”
“我们这里,小门小户,留不住人。”
“领导啊,你也不着急!”
纪处长笑笑,“在其位,谋其政,我只负责管理剧团的行政。”
“这招生……不归我管!”
说着,纪处长笑得油滑。
“不行,我找领导去!”说完姜一飞风风火火出了办公室的门。
只留下办公室的其他人,面面相觑。
“哎呀,一飞啊!”
“稍安勿躁!”
老团长吴发财,年过六旬,却还在发挥余热。
他抱着茶杯,皱着眉,苦口婆心,颇有大话西游里,唐三藏的感觉。
“这件事,还没定论呢。”
“等过了元宵,我们再争取争取。”
“可是……”
姜一飞想说,不趁早去反应情况多做争取,只一味的等着上面的消息。
等消息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来了,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无力回天了吧。
“现在年后刚上班,诸事繁多,我们去了,未必有结果。”
“我看,等过几天。”
—— 引自章节:第4章 丹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