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故人久未见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3-09 08:37:42
状态: 连载
字数: 2.76万字
阅读人数: 17.2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时光逆转,命运弄人,萧玉安重生至百年之前。这一次,他誓要改写命运。以杀伐决断,护己周全。以无双之姿,问鼎皇权。手持神秘国玺,萧玉安引天地气运加身。诛尽世间天骄,镇压诸天仙门,横扫宇内帝国,最终创立无上圣朝。目之所及,皆为大乾疆域;心之所向,皆是子民归心。若有异心者,唯有一死!
【目录】
第1章 归来
第2章 赴任
第3章 莲花楼
第4章 抓人
第5章 无愧于心
第6章 余孽
第7章 不共戴天
第8章 又当如何
第9章 当面对质
第10章 以正视听
第11章 地牢
第12章 刀山
第13章 拿下
第14章 跑了
第15章 道谢
第16章 出城
...
第17章 天机阁第1章 我曾见过一剑斩天2025-03-09 08:37:42
【原文摘录】
指尖轻触九皇子的衣袖,低声细语:“殿下,接旨了。”
这一刻,那仿佛静止的身影终于有所动静。
一张俊逸非凡的脸庞,眼眸中似有星辰大海,深邃难测。
转瞬之间,这份异象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疑惑。
萧玉安恍若初醒,下意识地接过圣旨。
宣旨太监无奈摇头,带着一众随从悄然离去。
......
并非萧玉安有意抗旨,而是他的内心此刻正经历着翻江倒海的震撼。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几乎无法集中注意力。
难道今日,是十八岁成人礼之日?
武帝亲自下旨,召他入宫,是为了明日的册封大乾皇族。
自古有规,皇子成年后,均需接受册封,以承担国家重任。
但......这一切,分明是百年前的往事。
萧玉安的记忆清晰如初。
记得,是自己的父皇,那位威震天下的武帝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为何此刻,自己却回到了这熟悉而又遥远的百年前?
莫非......
闭目凝神,试图探索内心深处的秘密。
在他的识海之中,一枚熟悉的印玺若隐若现。
那正是他百年前在天池下,斩杀巨龟时所得的至宝。
只是此刻,这枚印玺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黯淡无光。
与记忆中那流光溢彩、堪比国玺的模样大相径庭。
难道......是这枚印玺,将他带回了百年前?
除了这个解释,萧玉安再也想不出其他可能。
眼眸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整个小院仿佛都因之而多了几分寒意。
即便是修为不再,但他那宗师级的心境与气度,依旧让周围的一切为之变色。
......
......
金銮殿。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金甲卫士巍然屹立。
此时,大乾武帝正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俯瞰着整个朝堂。
“传旨,宣九皇子萧玉安,即刻入宫觐见!”
太监尖细的嗓音,如同晨钟暮鼓,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宫门之外,萧玉安闻言,身形微动。
按照大乾律例,未受册封的皇子,本无权参与朝会。
但武帝特召,他自当遵命。
萧玉安步入大殿,龙行虎步,气宇轩昂。
径直走向文武百官的前列,其风范令人瞩目。
“儿臣萧玉安,参见父皇!”
他并未行跪拜之礼,而是俯身拱手,以示敬意。
大乾皇族嫡系,血脉尊贵,自有一套独特的礼仪规范。
“平身。”
武帝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平静而威严,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并未抬眼,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小九,昨日你已年满十八,本应及时召见,但恰逢无朝会,故延至今日。”
—— 引自章节:第1章 归来
甚至拥有先斩后奏的特权亲王、国公,亦在其监察之列。
这五千应龙卫,皆是武林中的佼佼者。
凝气境武者尚不足以踏入其门槛,唯有归元境强者,方有资格成为其中一员。
而踏星境高手,也不过是小小头目。
唯有御灵境强者,方能跻身高层。
至于那代卫主,其修为已臻化境,世间罕见。
五千应龙卫,其战力,足以抵挡十万雄师。
......
此刻,众人目光聚焦于那孤身而立的九皇子萧玉安身上。
应龙卫之主,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责任与权力。
这份权力背后,隐藏着无尽的危机与暗流。
这无依无靠的皇子,真的能驾驭?
......
“儿臣,愿领应龙卫之重任,为大乾皇朝,肃清朝野,镇杀妖邪。”
萧玉安的声音在大殿前响起,坚定有力。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九皇子竟真的敢接下这份烫手山芋?
有人摇头叹息,认为萧玉安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
有人则冷笑预言,他必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他们看来,没有母族支持的萧玉安,根本无法在这权力斗争的漩涡中立足。
但萧玉安却很清楚,生为皇室之子,他别无选择。
......
"好一个肃清朝野、镇杀妖邪。"
武帝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显然,萧玉安的抉择连他也略感意外。
"朕意已决,自今日起,九皇子萧玉安,正式执掌应龙卫。”
“特赐卫主令符,一纹蟒袍加身,更有人皇灵剑相赠,即刻赴任,以安天下!"
话音未落,武帝的身影已如幻影般消散于大殿之中。
萧玉安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儿臣萧玉安,叩谢父皇隆恩!"
......
......
烟雨小筑。
这方幽静之地,是萧玉安自十二岁离宫后的栖身之所。
皇室规矩森严,皇子十二岁后需迁出皇宫,自寻居所。
而萧玉安的烟雨小筑,与那些背靠雄厚母族、府邸辉煌的皇子相比,显得格外简朴而偏远。
这处宅邸,是他母亲生前省吃俭用,用积攒下的微薄积蓄为他购置的。
谈及母族,其家族势力并不逊色于任何皇子,甚至更为显赫。
他的母亲,曾是大雍皇朝最为尊贵的公主。
那时的大雍,国力鼎盛,与大乾驾齐驱。
但,世事无常。
武帝登基后,励精图治,短短二十年间,便一统天下。
大雍亦未能幸免于难,在大乾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那一年,萧玉安正好十二岁。
大雍城破之日,也是他离宫之时。
更是他母亲离世之时。
从此,他孤身一人,寄情于烟雨小筑。
劈柴烧火,自给自足。
习惯了孤独为伴,府中连一名仆都未曾有过。
—— 引自章节:第2章 赴任
在应龙卫这个高手云集的组织中,不乏出身显赫者。
但能如他这般,既出身名门又身居要职,且修为深厚的,实属凤毛麟角。
应龙卫的组织架构中,副卫主之位仅有三位。
外加一名代卫主,共同支撑着这一庞然大物的运作。
随着萧玉安的到来,这一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化。
“目前,上京城的应龙卫兵力几何?他们正投身于哪些重任之中?”萧玉安问道。
杜牧青闻言,心中略作斟酌,试探性地建议道:
“殿下初来乍到,或许先行参观应龙卫衙署,稍作再由臣下详尽汇报各项事宜,更为妥当。”
萧玉安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他微微眯眼,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杜副卫主,本殿下给你一次重新措辞的机会。”
此言一出,杜牧青只觉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山岳般压来,令他身躯不禁微微颤抖。
他心中暗惊,按应龙卫的情报,九皇子萧玉安不过归元境修为。
何以能散发出如此骇人的气势?
即便他已突破至星极乃至化境,也不应如此令人心悸!
难道,这便是皇族血脉中潜藏的威严与力量吗?
杜牧青迅速调整心态,躬身更深,毕恭毕敬地答道:
“禀九殿下,目前上京城内应龙卫共计两千四百八十四人,其余同仁则分赴各郡执行要务。”
“此乃详尽任务名录,请殿下过目。”
言罢,他双手呈上名册。
他知自己能稳坐副卫主之位,绝非仅凭一己之力。
更需审时度势,顺应时局。
而眼前这位,显然是带着接管应龙卫的明确意图而来。
萧玉安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轻轻拍了拍杜牧青的肩膀。
“你且记住,本殿下所问,你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卑职遵命!”杜牧青的回答中充满了敬畏。
萧玉安重新坐下,语气平和却暗含锋芒:“你心中所想,本殿下自然明了。”
“你或许认为本殿下之位不稳,但只要本殿下坐镇于此,便是应龙卫真正的掌舵人。”
言罢,他话锋一转,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即刻传令,召集上京城内所有应龙卫,一个时辰内务必在此集合。”
“本殿下有新任务安排,任何现有任务即刻中止,违令者,后果自负!”
杜牧青心头猛地一颤,暗自惊呼。
应龙卫在上京肩负的可是千钧重任,每一桩案件都足以撼动朝野,甚至直通天听。
如此草率行事,若耽误了陛下的大计,岂能不引发雷霆之怒?
但面对萧玉安那冷冽如冰的眼神,杜牧青只得硬生生咽下心中的疑虑,遵命行事。
—— 引自章节:第3章 莲花楼
暗影司,昔日八百之众,今半数已散布各郡,执行绝密。
面对萧玉安之问,一道暗影悄然步出队列。
“殿下,暗影司司长七日之前已赴苍梧郡执行绝密任务,至今未返。”
“属下暗影司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萧玉安心中暗赞,暗影司之人,果然训练有素,忠诚可靠。
“如此甚好,暗影司,便由你暂领。”
萧玉安语毕,心中已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
......
自萧玉安踏出烟雨小筑的那一刻,他便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无数双眼睛紧盯着他的每一个举动。
应龙卫的出动,更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
那么,天卫司行动,是否正是萧玉安作为九皇子所点燃的第一把火呢?
众人心中皆奇,这火将如何燃烧,烧向何方。
当杜牧青率领天卫司围住莲花楼的那一刻,整个上京城都为之震动。
九皇子的这把火,竟然直指莲花楼?
在上京这个权力与利益交织的复杂网络中。
莲花楼乃是七皇子的产业,其背后的势力之庞大、错综复杂。
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七皇子母族乃是历史悠久的陇西郡李家,自大乾建国以来便根深势力庞大。
因此,七皇子在朝中自然也是拥趸众多、地位稳固。
即便是其他皇子对其敬而远之。
萧玉安这九皇子,却似乎并未放在眼中。
他凭借着手中的应龙卫,便向七皇子发起挑战。
这一举动,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应龙卫虽强,但要想与七皇子背后的庞大势力相抗衡,无疑艰难。
然而,就在众人猜测之际。
莲花楼。
富态的中年人一脸笑意杜牧青拱手道:
“不知应龙卫此次大驾光临我莲花楼有何贵干?”
“楼内可还有不少大人物在此呢,还望杜大人能够手下留情,切勿惊扰了他们。”
言语之中虽带着几分客气与恭敬,但却又隐隐有不容小觑的威胁之意。
此人乃是莲花楼的掌柜,平日里也是见多识八面玲珑之人。
在面对杜牧青与应龙卫的时,他依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从容应对。
而莲花楼本身作为上京城档次最高的酒楼之一。
其内部装潢之豪华、菜品之精美、服务之周到都是首屈一指的。
因此,这里也自然成为了国公王侯、皇室宗权贵人物们聚会之地。
他们在这里品尝美食风生、交换情报、共谋大事。
可以说,莲花楼几乎已经成为了上京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 引自章节:第4章 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