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火之虎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3-27 07:27:11
状态: 连载
字数: 5.13万字
阅读人数: 10.7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永乐十四年,自幼魂穿的朱高燧竟被告知,老爹居然提前驾崩了!老大一脉命短,老二那就是个莽夫!江山要是交到他们手里,大明如旭日般蓬勃发展的势头必将戛然而止。没办法。那就只有我来继承皇位了。然而,谁也没想到,永乐大帝却是诈死。他这么做,只是想用养蛊的方式,选出一位出色的继承人。“哦!最终是老三赢了啊!也罢
【目录】
第1章 驾崩了
第2章 龟息丹
第3章 请封顺天
第4章 山雨欲来
第5章 治丧暴乱
第6章 静观其变
第7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
第8章 自有分寸
第9章 走漏风声
第10章 舍车保帅
第11章 妇人之仁
第12章 欣欣向荣
第13章 屹立不倒
...
第14章 改革第一章 嘘!杀人,别说话!2025-03-27 07:27:11
【原文摘录】
“二哥,大半夜你说胡话呢吧?”
来人正是‘金豆子’,汉王朱高煦。
不过看其那又惊又喜的表情,还真不像胡诌。
难道说老爹真死了?
不可能啊!
放下手中的画笔,朱高燧陷入了沉思。
他魂穿而来。
从婴儿起便被朱棣抱在怀中,这么多年了,父子亲情早已血浓于水。
骤然听到老爹的死讯,一时间着实难以接受。
况且,根据历史,明成祖朱棣驾崩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可现在是永乐十四年。
到年底,老爹就要迁都北京,怎么就突然驾崩了呢?
难道是在北巡途中,遭遇不测?
“老三,这消息可是老头子身边人传出来的,千真万确!咱那大侄子,已然在赶回应天报丧的途中了!”
见三弟满脸怀疑,汉王立刻信誓旦旦的说到。
看着这位因一句‘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便整日做着皇帝梦的二哥,朱高燧深吸了口气。
对方深夜至此报信,是何目的,已不言自明。
无非想要自己助其宫变夺位。
奈何,朱高燧却另有打算。
说起来太子一脉,能力都不算差。
先有监国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的‘大胖’朱高炽,再有能文能武,号称‘好圣孙’的朱瞻基。
后面的朱祁钰也是力挽狂澜,在于谦的帮助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替大明朝续命二百年。
然而却都是短命鬼,没等有所作为就一命呜呼了。
还出了个自不量力,一坑毁所有的‘堡宗’朱祁镇。
仅此,便不能让他们继承皇位。
至于汉王朱高煦,那就更不合适了。
这家伙是没老爹的命,偏偏得了老爹的野心。
沙场征战,‘金豆子’称得上是一把好手,可要论起治国理政,他一窍不通。
且为人骄狂暴戾。
就在半月前,还因为兵马指挥徐野驴缉拿了汉王府卫兵,一怒将其杖毙。
天下若真交到这种人手里,那就等着分崩离析吧!
因此,早在穿越之初,朱高燧便暗暗决定,这大明江山,必须由自己来继承。
可惜身为老爹最小的儿子,年纪成了他最大的劣势。
军中地位比不上在靖难之役屡立战功的二哥。
朝堂话语权,更是没法跟太子相提并论。
主要负责的锦衣卫,也在大侄子朱瞻基成年后,被分去了大半。
好在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火器研发,才令老爹将神机营交到了手里,堪堪有了些自保的本钱。
“老三,若老大登基,朱瞻基那小子必为太子,以他的秉性,绝容不下你我兄弟,不如先下手为强!”
“只要本王坐了皇位,你就是从龙第一功臣!”
果然。
—— 引自章节:第1章 驾崩了
“二哥,稍安勿躁!老大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见状,朱高燧赶紧安慰了一句。
他倒不是怕汉王与太子动手。
主要还是担心这家伙狗急跳墙,将自己挟持为人质。
生死面前,兄弟亲情就是个屁!
“老三,这是你府上!既然老大自投罗网,咱们不如将其直接抓了!”
不出所料。
按着宝剑的汉王步步紧逼,已然到了朱高燧面前。
看样子他若不从,就要以武力相胁。
“你真当老大是傻子,会孤身前来?”
若无其事的向后退了一步,朱高燧同时摸到了腰间手铳。
枪可比刀剑快多了。
只要汉王有所异动,他敢保证先躺下的肯定是对方。
“那你说,该如何是好?”
兄弟二人彼此了解,汉王也知道这位三弟精通火器,逼得太狠,必然两败俱伤,因此态度立刻缓和了下来。
“先出去迎驾!”
“以老大的秉性,事情没坐实之前,他是不会动的!”
相比于老朱家其他人,历史上的明仁宗朱高炽简直称得上是活菩萨转世。
无论对自家人,还是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当得起那个‘仁’字。
哪怕是两个兄弟造反,最后依旧没有严厉惩处。
而通过穿越后这么多年的观察,朱高燧也确定,老大的心眼确实太好了,要不是为了儿子朱瞻基,估计他都能将皇位拱手相让。
当然了,老朱家好人的命都不长。
从懿文太子朱标,到明仁宗朱高炽,再到后面的代宗朱祁钰,活过五十都费劲。
倒是心狠手辣的,寿数都不短。
不过,命短不代表缺心眼。
相反朱高炽的手腕,甚至还在老爹朱棣之上。
往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咪咪便将一切摆平了。
因此朱高燧判断,今晚的结局,依旧会不声不响、不了了之。
“好,本王便信你一次!若老大翻脸,就别怪我了!”
汉王咬了咬牙。
言外之意,一旦太子问罪,他肯定会拉上朱高燧垫背。
“行!若是他真要动手,那我便同你一起反了!”
撂下一句话,朱高燧率先离开了寝殿。
刚走出没几步,便见一行人转过连廊,迎面而来。
他赶紧躬身施礼。
“臣弟叩见太子殿下!”
“老三,大事不好了!老二在你这里吗?”
太子边问边将朱高燧搀了起来。
听上去像是什么都不知道,可又像什么都知道了。
“老大,我在这呢!”
还没等朱高燧回答,身后就传来了汉王的声音,只见其昂首阔步,并无半点要行礼的意思。
“老二、老三,咱爹……驾崩了!”
说话间,朱高炽眼圈一红,随即泣不成声。
“什么?!”
“什么?!”
—— 引自章节:第2章 龟息丹
第四次下南洋归来后,经过反复尝试,终于确认丹药无任何毒害,这才进献给了朱棣。
哪成想后者正在为储君人选发愁,竟心生一计,将丹药用在了自己身上。
“有何不妥,说来听听?”
被臣子谏言,朱棣不怒反笑。
“大明虽已立国数十载,然北元未灭,建文余孽仍在,一旦太子、汉王、赵王因储君之位相争,必然给外敌可乘之机!”
“若失去掌控,陛下一生心血,岂不付诸东流!”
郑和一脸严肃。
起初,对于朱棣这个看似荒唐的决定,他是极力反对的。
奈何劝不住,也只好答应其最多试验一下。
如果发现苗头不对,必须立刻现身主持大局。
可皇帝却玩上瘾了。
不仅把死讯传回南京,还要昭告天下,甚至派人秘密通报了蒙古各部。
只能说真是艺高人胆大。
“马和,朕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
“如今蒙古各部虽然表面称臣,暗地里却相互勾连,早晚还会再犯!朕此举就是让他们尽早暴露,好在有生之年一战定之,永除我大明边患!”
“至于建文余孽,根本不足为虑!”
“唯独储君人选,实在令朕头疼!”
说完,朱棣便揉起了太阳穴。
郑和也知道皇帝最忧心的便是这个。
他与太子、汉王、赵王,早在朱棣还是燕王时便认识了。
对于这三个人相当了解。
按理说,太子仁厚,治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本应为储君不二人选。
可朱高炽的身体实在太差了。
按照太医院的意思,这位太子都未必能活过老爹朱棣。
而汉王朱高煦虽然骁勇善战,却好大喜功。
若将皇位交给他,必然南征北战。
大明经历了两任雄主开疆拓土,国库已然空虚、民力枯竭,再来一位相同的君主,天下必然崩溃。
赵王朱高燧倒是各方面都比较不错。
但资历太浅,只要有两个哥哥在,他绝难服众。
这也是朱棣为什么非要用死讯来考验他们的原因。
只有真正从血与火中杀出来,才能镇得住天下,才能在其真的死后,延续大明辉煌。
……
就在君臣二人秉烛夜谈之际,应天府外十里,朱家三兄弟也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朱瞻基。
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在家族中都是最受宠的存在。
看着这位自幼便在老爹身边与自己争宠的大侄子,朱高燧不自觉的攥紧了拳头。
如果说太子继位,他还能当个闲散王爷的话。
那么等到朱瞻基登基,必然会向建文帝一般,清算自己这个皇叔。
其心狠手辣,绝非常人所知。
否则最后也不会将汉王用铁瓮活活烤死。
“爹,二叔、三叔,皇爷爷……”
—— 引自章节:第3章 请封顺天
“礼部尚书吕震、户部尚书夏元吉何在?”
眼看就要继位,太子朱高炽的气势有些不同以往。
一声令下,人群中立刻有人出班跪倒。
“臣在!”
“依先帝遗诏,国家连年征战,府库亏虚,一切从简!著两位爱卿即日起调集人工钱粮,辅佐太孙,组织国丧之礼!”
“遵旨!”
二人领旨,刚要退去,内阁三杨却齐齐上前一步:“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古继位在前,治丧在后!还望您早日登基,以安天下!”
杨士奇、杨荣、杨溥。
这仨可是大明朝臣执牛耳者。
有他们带头,其余文武百官立刻附和,纷纷下拜奏请太子继承大统。
就连朱高燧也上前一步。
虽然没出声,但也没反对。
唯独汉王。
直挺挺的站在奉天殿内,双目喷火,似乎要将周围这些人全部记下。
“先治丧,后继位!孤心意已决,众卿不必再言!若无他事,便散了吧!”
像是悲伤过度。
太子朱高炽无力的摆了摆手,便起身离座,不给百官任何劝谏的机会,直接从后门离开了奉天殿。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闹不清这位即将成为皇帝的太子,究竟要做什么。
难道真是伤心欲绝,在先帝下葬之前,没心思琢磨其他的?
朱高燧心里也不禁犯起了嘀咕。
直觉告诉他,老大这么做绝对另有图谋。
不过,折腾了大半夜,人们也确实累了。
三三两两退出朝堂打道回府。
朱高燧到家,本想捋出个头绪,可在书房里呆了不到半个时辰,房檐下的风铃便传来了声音。
“进来吧!”
“臣锦衣卫百户王节,叩见殿下!”
得到允准,一人闪身而入。
正是朱高燧在锦衣卫内培养的心腹。
此人目前虽声名不显,但在历史上,却是深受老爹朱棣的信任,最后历升为大明第六任锦衣卫指挥使。
为了能将其收入麾下,朱高燧在王节还于行伍中任旗手之时便与之相交了,到今日,已逾十年。
“怎么样?本王那大侄子可有动静?”
两人一直都是秘密会面。
因此没人知道他们的关系。
朱高燧没有将王节调入王府护卫,而是留在锦衣卫,就是为了随时监控那个与他同掌锦衣卫的大侄子——太孙朱瞻基的动向。
“太孙一直守在太子近前,并无异动,倒是汉王……”
说到这,王节情不自禁靠近,贴在朱高燧耳边低语了几句。
待他说完,后者顿时目光一凛。
老二还是忍不住要动手了。
只是没想到,这家伙要借刀杀人,为了做掉老大父子,居然勾结建文余孽,意图在国丧之礼动手!
这是让老爹死都不得安生啊!
若真让其得手,后果不堪设想。
—— 引自章节:第4章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