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毅红晨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3-31 10:47:46
状态: 完结
字数: 4.49万字
阅读人数: 10.8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你知道历史上徽钦二帝的禅位的真正原因吗?你知道徽宗是如何逃离皇宫的吗?你知道作为一个穿越者以徽宗的身份是如何粉碎汉奸的阴谋的吗?你知道这位穿越者是如何痛击金人,并且将金国彻底灭国的吗?孙鸣多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一个武术教练,穿越到北宋,以徽宗的身份励精图治,改正弊端。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对未来的未卜先
【目录】
第1章 被迫禅位
第2章 识破他们的奸计
第3章 委曲求全下的计策
第4章 王保国与黄保国
第5章 逃离皇宫
第6章 翠儿的决绝和勇敢
第7章 逃亡路上的一招险棋
第8章 张邦昌想到了灵羽署
第9章 完全改变的宋徽宗
第10章 如慈父一般的宋徽宗
第11章 占山为王
第12章 种师道跪迎圣上
第13章 调兵遣将
第14章 史料中真实的“牵羊礼”
第15章 密谋继位诏书
第16章 回京
第17章 有时候,命比钱重要
第18章 先搞丫二百万两银子
第19章 李纲的血书
...
第20章 大朝2025-03-31 10:47:46
【原文摘录】
阴霾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福宁殿外的几个内侍被冻得瑟瑟发抖。皇上龙床的床幔还没有撩开,这位被后世戏称为“花鸟皇帝”的宣和皇帝,此时正两眼无神地盯着床顶。
这个皇上是一个赝品,他叫孙鸣多。准确地讲,他是一个生于公元一九九零年的人。是北体的武术教练,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对宋朝历史的研究,很有自己的见解。
这天下午,他正在训练室的窗台趴着抽烟,脑后被别人对练时打飞的三节棍击中。他突然昏厥。再次睁开眼之后,就到了他现在所处的福宁殿的龙床上。
从床的规制和床幔所绣的纹饰,孙鸣多觉得自己穿越过来的身份绝不一般。
“皇上,您该起身了。”一个轻柔的声音传入到孙鸣多的耳中。
“皇上?”孙鸣多一愣,难道自己现在的身份居然是皇上。“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今天是什么日子?”孙鸣多按捺住狂跳不止的心,问道:“说得具体一些,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
“回禀皇上,今年是宣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是皇上要对天下发表禅位诏书的日子。”
“什么?”孙鸣多猛地坐起来,作为历史爱好者,孙鸣多知道自己现在是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这天正是宣和皇帝向天下臣民颁布禅位诏书的日子。”
自己穿越过来的第一天,居然就是这样重要的日子。孙鸣多按捺不住狂跳的心脏,长长地出了口气。
他小心翼翼地伸手撩起那厚重的床幔,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一怔。只见一名身着华丽宫装的女官正恭恭敬敬地跪在床前,低垂着头,似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孙鸣多定了定神,开始环视这座属于宋徽宗的寝宫。面积着实不小,宽敞而又大气,但不知为何,四处垂挂着的层层帷幔却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诡异的氛围。
“现在几时了?”孙鸣多斜着头想看看这位女官的长相。
“回禀皇上,已经辰时初刻了。”
“你抬起头来。”
女官缓缓地仰起头,娟秀的脸庞,优雅的举止。她看到孙鸣多嘴里还叼着一支已经熄灭的香烟,女官虽然好奇,但是却不敢造次。只是轻声问道:“皇上嘴里是何物呀?”
“哦!”孙鸣多这才回过神来,赶忙拿下嘴里的烟,尴尬地笑道:“此乃我......朕新得的神物,能解闷儿。”
孙鸣多真没想到,居然嘴上叼着一支烟穿越过来了。
女官站起身来,“奴婢为皇上更衣吧?”
看到孙鸣多点了点头,女官随即轻声吩咐道:“快过来伺候皇上更衣。”
—— 引自章节:第1章 被迫禅位
右面武将班首地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宦官王爷——广阳郡王童贯。他身后站着一个大臣,虽然是躬着身躯,但是孙鸣多却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志得意满。
他回身小声地问田守惠,“站在童贯身后的人是谁?可是耿南仲吗?你小声回话。”
“回奏皇上,是枢密院副使兼太子詹事耿南仲。”田守惠惊讶地看着孙鸣多。
孙鸣多的脑海中灵光乍现,他猛地想到这个人,他就是这次禅让大典真正的始作俑者。
也就是这个人的出现,叫孙鸣多从刚刚穿越过来的懵逼状态,瞬间恢复了清醒。因为他所熟知的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次禅让背后的巨大阴谋。
此时一阵大风乍起,当冰冷刺骨的雪花灌进孙鸣多的脖子里。
在史书上童贯和蔡京都是奸臣,佞臣。但是孙鸣多却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这是和徽宗站在一起的人。而这次所谓的禅让,其实是在耿南仲的精心策划下,逼迫徽宗禅让的。
孙鸣多的眼里闪过一道冷酷的目光,但他随即就展露出笑容。“耿老爱卿辛苦了,今日天寒地冻,让你这位老人家在此久候了!”
不待他回话,孙鸣多转身登上大庆殿的石阶。除了宫廷侍卫,以及内侍,站在这里的就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准备宣读禅让诏书的礼部尚书赵德禄,另一个就是太子赵桓。看到徽宗登上石阶,赵桓赶紧下跪。“儿臣拜见父皇。”
“你即将继承大宋的皇帝之位,从今天开始,你将担负起作为一个皇帝的全部责任。成为全天下子民的保护者。而你首先就是要面对金国的威胁,他们已经使我大宋朝政不稳,大厦将倾了。”孙鸣多故意说出这样的话。
“父皇......”赵桓带着哭腔,“儿臣......儿臣担负不起这样的重担呀!”
孙鸣多早知道赵桓会这样说,他缓步来到他的面前。“父皇知道将这样的重担压在你身上,委实是不应该的。”孙鸣多撩起厚重的龙袍,蹲到赵桓面前,“你要是不接受禅让的话,父皇可以选择别人。”
“父皇......”趴在地上的赵桓听见孙鸣多这样说,他吃惊地抬起头来,“可是父皇不是已经决定让儿臣来继位吗?”
孙鸣多将手搭在赵桓的肩头,“我知道,但是这不是还没有宣读禅让诏书呢吗!”
赵桓这下完全懵逼了,他推辞了数次,最后还是在他身边的几个亲信之人的劝说之下,勉强答应继位的。
—— 引自章节:第2章 识破他们的奸计
“他们劫持朕去扬州的时候,会在路上将你秘密处死。”孙鸣多拉起苏瑶,“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是真的身边人,是可以为朕付出你自己生命的人。”
孙鸣多紧紧地握住苏瑶的双手,“朕要你做一件事,这件事关乎到朕与你的生死。”
“什么事?”苏瑶吃惊地问道:“请皇上吩咐。”
钱鸣多扶起苏瑶,“你可知道今日的禅位大典是有人胁迫朕这样做的吗?”
苏瑶瞥了一眼孙鸣多,轻轻地点了点头。
“他们是欺朕性格懦弱,也是怂恿太子的罪魁祸首。可是朕方才借助太子之言,收回了禅位诏书。他们一点不会放过朕的,所以......”
苏瑶再次跪倒,“请皇上下旨,奴婢唯命是从。”
孙鸣多点了点头,他像一个最为普通的人一样,盘腿坐在苏瑶的面前,悄声道:“朕现在已不能信任身边的人,你在这宫中有无你所信任之人?”
苏瑶低头想了想,“只有皇上身边的几个侍女,他们与奴婢一起服侍皇上多年。是可以信任的。”
“田守惠呢?”
“这个奴婢不敢轻下断言,但是从他这几日的举动来看。像是有监视皇上的嫌疑。”
“你们几人的武功如何?”
“我们明为侍女,实际就是皇上您的贴身侍卫。这都是您在几年前特意安排的。”
“我们要离开皇宫,你可有方法?”孙鸣多说道,“而且我们需要马匹,因为......我们要往西北方向走。”
“奴婢听皇上您说过,现在最为可靠的就是西军的种师道将军。”苏瑶轻轻的说道。
“为朕换去这衣服。”孙鸣多站起身来。苏瑶轻轻地拍了拍手,从帷幔之后马上显现出几个侍女。
“这几个人?......”孙鸣多看着苏瑶。
“奴婢刚才所说的就是这几个人。”
“事关重大,朕已经不敢相信所有的人。只有你。”孙鸣多摆了摆手,“你们先去殿外守候。”
朱红色的殿门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一个小内侍进来:“启奏皇上,张邦昌大人和耿南仲大人求见。”
孙鸣多飞快地思索着对策,“你请他们先回吧,就说朕累了,想先休息一下。让他们午后再来。”
当垂拱殿里只有孙鸣多和苏瑶二人时,孙鸣多拉住苏瑶的手,“想办法即刻离开皇宫,朕知道他几人一定会进殿逼宫的。朕自有办法应对,但是你要想出来出宫的方法来,要快!”
—— 引自章节:第3章 委曲求全下的计策
殿门“吱扭”一声推开,苏瑶进来后,随即关上殿门。
“皇上,在福宁殿内外有一条密道。”苏瑶附在孙鸣多耳边,“那是您出去与李师师姑娘相会时所用的密道。除了您和奴婢只有王保国知道此密道。”
“王保国?”孙鸣多不知道这是什么人。
“他是皇上的侍卫队长,已被他们调往别处了。”
“这个人可靠吗?”孙鸣多谨慎地问道。
“可靠,要不然他也不会被宰辅他们调离您的身边了。”
孙鸣多点了点头,“你知道他现居何处?”
“奴婢知道。”
“好,你在不被他们发现的时候,从密道出去,直接去往他的住所。”孙鸣多走到御案前,在一张信笺上写了几行字。
“将此信交给他,你务必要等到他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即刻回报于朕。”孙鸣多双手攥住苏瑶的双肩,“朕现在要做的事,可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你......”
苏瑶跪倒,“奴婢知道,即使付出生命,奴婢也会按皇上的旨意去做的。”她抬眼看着孙鸣多,眼神里透出决绝之色。“奴婢不怕!”
回到福宁殿,孙鸣多关上殿门。他靠在门上,也不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如此寒冷的天气,却能冒出这么多的汗水,足见孙鸣多内心紧张的程度了。
要是王保国出卖自己,那么等待他的只有身首异处了。自己刚他妈穿越过来,难道就要嗝屁了?
“草!”孙鸣多用殿内的帷幔又擦了擦汗,“史书上没有记载王保国的任何事,按理作为皇帝的侍卫队长,或多或少的都应该有些记载的呀?”
孙鸣多四仰八叉地躺到床上,“管丫呢,反正已经安排苏瑶去办了。是福是祸再说吧!”
他闭上眼睛,调动脑海里的知识库,他要仔细地捋顺眼前的局势。西北的种师道按史料记载,那是绝对的忠臣。这也是自己要去他军营的原因,而且种师道的西军是当时北宋最为精锐的部队。有他护驾,绝对可保自己无虞的。
即使在张邦昌等人发现自己已经离开皇宫,他们私自发布皇帝的禅位诏书,但是只要自己还在,天下的臣民还是会拥护自己的。
“老子和徽宗皇帝都是不懂政治的人,但是老子却知道好赖人。”孙鸣多翻身坐起来,“只要老子可以离开京城,那就可以接着和你们玩了。”
孙鸣多感到身上发冷,虽然贵为天子,但是自己已经是被这帮汉奸圈禁的人了。在这福宁殿外应该都是汉奸们的耳目,看来他们也拿皇上不当皇上看待了。
现在成事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叫王保国的人了。
—— 引自章节:第4章 王保国与黄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