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之暖阳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03 11:11:34
状态: 完结
字数: 5.89万字
阅读人数: 3.4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年代文+真假少爷+四合院日常】18年前,卫生院,两娃儿被调包。18年后,红旗大队落魄泥腿子杨淮安,被接回这座底蕴深厚的四合院,换身皮,成城里人,吃上城里粮。二老为弥补儿子,给他相看双职工家闺女。重生前,杨淮安听从安排,相上了轧钢厂职工许芳芳,谁知对方嫌弃他是大队的泥腿子,暗中跟高晓东无媒苟
【目录】
第1章 重生
第2章 戳破脸
第3章 瞌睡送枕头
第4章 不当逃兵
第5章 高家没有谁是矮冬瓜
第6章 哄小孩
第7章 给小孩当老大
第8章 张婶的算盘
第9章 咱家不差一口吃的
...
第10章 如意算盘2025-04-03 11:11:34
【原文摘录】
“这两人眼神瞄来瞄去,一副郎情妾意的模样,谁知道有没有暗中往来,我可不想结婚以后头顶上绿油油的。”
杨淮安坐在长脚凳上,一双修长的大长腿往前伸着,一对脚丫子晃呀晃的,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副懒劲。
哪怕在相亲,也没有丝毫收敛,依旧我行我素,按照自己习惯来。
双手插兜,紧裹着棉衣,随口而出的话没有半点顾忌的,把人气的够呛。
现下是1975年12月30日,媒婆领人上门相亲。
再一天就是新年,他印象尤其的深刻。
与此同时,是他刚回高家的第二天。
也是他重生归来的日子。
真假少爷发生在他这平民身上,头18年在红旗大队混得如鱼得水,人憎狗嫌,上蹿下跳,可谓是肆意畅快。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家庭和睦,父母疼爱也是过的潇洒自由的。
据说,他名字都是高家二老帮取的,地道的老农民可想不出这名儿。
事情就是狗血,两家生养的都是儿子,一个不慎,却抱错了。
两家虽没往来,同个病房住两天,却有浅薄的印象,孩子长开,越长越像记忆中模糊的模样,才会起疑的去调查。
这一查,就查出亲生儿子被调包了。
亲生父母找上门后,杨淮安抱着一朝得势,鸡犬升天的想法,毅然决然的跟着离开。
杨家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要想改善,拉拔家里的弟弟妹妹,只有自己出息,才能拉拔起来。
哪怕不情不愿,还是来了。
高家正门坐落于东南角的一个二进四合院,进门就是东厢房的墙面,上面雕刻着影壁,有趋吉避邪的作用。
左转进入,是个一进的院子,跟着正门挨着的是个倒座房,背对着街道,住着一户人家。
穿过正院,垂花门,一左一右东西厢房对立着,跟着正房刚好围出一个宽敞的院子,高家就住正院最敞亮的位置。
往里走过穿堂,是个后院,高家奶奶跟高二叔一家居住着。
正院里打着一口井,洗浆衣服,平时用水都从此井出,旁边还种植着一棵石榴树。
高家住在正房,一东一西还有两耳房。
人口单薄,住着倒宽敞。
也是如此,哪怕知晓真相,抱错孩子也没把高晓东撵走的原因。
既要又要。
高家人可真心贪的很。
高晓东也是个极度自私的人,从小锦衣玉食的,怎么可能回到红旗大队那样落魄的地方呢?
表现出对父母的恋恋不舍,惹得二老对他满心不舍,顺理成章就留下了。
这一座二进院子,住着五家人,高家兄弟分家也算两户人家,人多眼杂的,平时也挺热闹。
上辈子,他刚接回高家,媒婆也过来给他相亲,结果这姑娘一早就跟着高晓东眉来眼去了。
—— 引自章节:第1章 重生
“虽然从小在大队长大,但我活的堂堂正正的,并不比你们差哪了,你们能活的风光风风光光,还不是队员们辛苦栽种的粮食养的。”
“要没粮食,你们这些城里人吃喝西北风去啊,你要嫌弃农民的身份,咱们可以到街道办去讨论讨论,弄出个章程来。”
“妇女都能顶起半边天了,你们还有着愚腐的思想,可得好好检讨检讨呢!”
“你们虽然是城里人,但没比我高贵到哪去,还不一样每天都要吃饭拉屎吗?”
“难道说你是城里人就不用拉屎,那就可以直接升天了?”
杨淮安嘴角利索的,什么话都敢说,没脸没皮的,哪怕场上的人众多,他也没丝毫胆怯的,反而一副游刃有余,张弛有度的。
轻轻松松就能把人给吓住了。
毕竟现在主义思想不同,真闹出瞧不上队员的事情,反而给自己招惹麻烦。
杨淮安看着他们被噎住,站起身来,183的大高个,让人无法忽视,他并不会因为对方是女的,就会格外善待。
上辈子给他戴绿帽子,让人笑话他,可没考虑过他分毫的,既是如此,他又何必心软呢?
反正彼此毫无关系的,心肠硬就硬呗,又不求着人感谢他。
“你们继续相看呗,反正不牵扯我就成。”
高晓东站起身来为自己表衷心,“淮安,你怎么能这么说呢?要是我影响你,我可以离开的。”
“这是给你谈亲事呢,我没打算掺和其中,你怎么能把话题扯我身上呢?你要嫌弃我碍眼,我可以出门的。”
杨淮安摆摆手,“就你这弱鸡的模样,别在我面前表现出这副模样了,瞧着挺碍眼的。”
“咱又没关系,你摆出这娘们唧唧的模样,我又不心疼,省省事儿,别在我这儿找茬。”
“装什么装啊?大男人的谁跟你玩软刀子?”
“你要真是个有良心的人,这会就不在这儿,早回家看望父母去了,虽然没有养育之恩,到底也生了你呢!”
“结果呢,你在这老实在在的住着,半点都没惦记上,当谁不知道你不想沾上他们呢!”
“我都不想戳穿你了,干嘛上前来找不痛快呢?”
“反正没感情,爱回不回,我也管不着。”
“这地我也没拿当自家看,给我找好工作,麻利的收拾包袱滚蛋,绝对不在这碍你们眼。”
杨淮安说完不理会场上的人径直回房了,有没有礼貌这事,不在他的顾虑当中。
反正这对渣男贱女,他也懒得搭理。
大早上爬起来还没睡饱呢,继续睡回笼觉。
高父怎么办呢?只能收拾烂摊子了。
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说是孩子刚找回来,心里不畅快,把心里的脾气发泄出来的,还请他们见谅。
—— 引自章节:第2章 戳破脸
他本来身形就高大,军大衣衬得他气宇轩昂的,走在街道上,哪怕三三两两的行人,依旧让人频频注目的。
毕竟这年代,军大衣就是能力的象征,没点能力还弄不到手呢!
高晓东也有一件军大衣,他好歹活过一世的人了,也没什么可嫉妒的,又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
只要不上来找茬,都能无视掉他。
不过,被人惦记着,心情还是爽朗的。
毕竟谁不喜欢偏爱呢?
他也不能矫情的说不喜欢啊!
十五分钟后。
杨淮安到达离四合院最近的供销社,仍旧是记忆中的模样,分成各个不同的柜台。
布匹、粮油、糕点的柜台人员比较密集,其他的柜台人影稀少。
杨淮安径直到相应的柜台排队。
这时期买什么都要票,布票,粮票,油票,没票人家还不卖给你,东西供不应求的,有些时候,一些紧俏的货想买还买不上。
杨淮安既然打算干代购,就得跟着供销社的工人打好关系。
可对方鼻观鼻,眼观眼的,神色没丝毫波动,一副就不爱搭理的模样,这时期在供销社上工就是一份铁饭碗,也怪不得人鼻孔朝天的。
杨淮安收起攀谈的想法。
还是得走走关系,找找突破口呢!
这时候,空间里的货架更新了。
两斤酱油,两包盐。
杨淮安刚刚在供销社买的数量,实时更新,空间里也有同等的物品,足以说明,只要帮别人买东西,就能完成代购,得到奖励。
这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必须得发展起来。
假以时日,就能领着杨家人过上舒畅的日子了。
杨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虽然生活不富裕,但能给他的都给了。
他不能做个狼心狗肺的,自己有出息,自然而然得拉拔家里人的。
怎样才能跟供销社攀上关系呢?
杨淮安陷入沉思当中。
就在这时,听到了骂骂咧咧的声音。
说话时,都能呼出一层一层的雾气。
傍晚细碎的小雪,清早,街道清扫后还算干爽。
“这什么狗屁车子,隔三差五就罢工,还得赶着去拉货呢,供销社的货品已经见底了,领导知道肯定又被训成孙子呢!”
“这鬼天气,冷的要命还得往外跑,真是做牛做马,操不完的心。”
骂骂咧咧,一句又一句粗口,从嘴里飙出。
戴着手套,掌心一直僵硬。
检查又检查不出来,脾气都变得暴躁了。
杨淮安离开的步伐却顿住了。
车子出问题,于他而言是好事啊!
从对方骂骂咧咧的话也得出结论,对方是供销社里的人,可以接触接触呢!
—— 引自章节:第3章 瞌睡送枕头
称呼无所谓,就往年轻的喊,谁听着就能舒坦。
好听话,谁嫌弃烫耳朵呢?
张婶胖墩墩的身子,笑着看向他,眼睛都快成褶皱了,“你是叫淮安吧?长得可真高大威猛啊!”
“早前就疑惑,老高牛高马大的,儿子却是个矮小的,原来是抱错了。”
“可苦了你啊,晓东从小锦衣玉食,你却在大队里吃糠咽菜,干不完的活计,把他该遭的罪都给吃透了。”
“现在还厚着脸皮不离开,在家里赖着,真够没脸没皮的。”
杨淮安耸耸肩,“婶子,你家可真敞亮,饭菜飘香呢!”
“天冷的很,别一会凉了。”
至于他们凑热闹的心理,他还懒得成全。
张家二老在面包厂干活,多多少少能漏点油水,家里两闺女,大的当老师,小的在读书,虽然没有儿子傍身,但日子过得也舒畅。
钱是人的底气。
在四合院里也是挺直腰杆子的。
没闹出这事端时,对着高晓东那叫笑颜相向的,毕竟家里两闺女,肯定得留一个在家的。
高晓东除了矮了点,长得还算白净,加上高家父母的能力,暗戳戳的想结这门亲事的。
现在闹出这事端,高晓东不是高家儿子,在张母眼中就不够瞧了。
谁知道户口会不会迁回大队呢?
上午的时候,媒婆就过去高家了。
竖起耳朵听两句,就知道咋回事的。
杨淮安才刚被接回来,就安排亲事,足以说明高家二老对他的重视。
毕竟亲疏有别,在这时期很看重的。
闺女都不得看重,更何况不是自己的种。
杨淮安肯定被高家二来捧在手心上呵护的。
就是因为明白,才想好好的掌控机会。
这不,看到杨淮安出门,就眼巴巴在这等着,就想着混个脸熟,要是他能跟大丫头看对眼就舒坦了。
唯一就是大丫头冷淡,好不容易歇一天,愣是不愿出来,就是个榆木脑袋的。
杨淮安上辈子在四合院待的时间短,对象跟高晓东闹出事端后,就不愿回来了。
对四合院里的人,自然就不多关注的。
现在不同,既然要落地生根,肯定要打好关系的。
这辈子他不打算灰溜溜的逃走了。
就算要走,也得是高晓东,他才不会傻了吧唧的在当逃兵呢!
让高晓东在这娶妻生子,日子过的逍遥快活,自己却回大队苦哈哈的熬着,可不能再这么傻缺了。
“婶子,我在外面耽搁了时间,我妈还等着用酱油,就不在这跟你唠嗑了。”
说着摆了摆手,“赶紧回吧,天冷的很,炕上才暖和呢!”
—— 引自章节:第4章 不当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