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十年电子书

[过去的五十年]后续无弹窗大结局

作者: 郑兴松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06 12:26:46

状态: 连载

字数: 11.03万字

阅读人数: 17.7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以周家大院的兴衰为背景,描述大院中人物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反应出那一个时代的特点。周家大院只是众多农村院落的缩影,它的变化折射出了时代的痕迹。这段历史值得描写,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其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还对鸡毛蒜皮感兴趣的人不多,但也一定还有,如果有,那么这篇小说值得你细细品

【目录】

第1章 天桥打粑

第2章 光屁股背影

第3章 他们的秘密

第4章 破旧教室

第5章 斗鸡的规则

第6章 跳皮筋

第7章 赢下大粑

第8章 偷红薯

第9章 月下逃跑

...

第10章 饭桌教育2025-04-06 12:26:46

【原文摘录】

周兴国上身穿着一件有好几个补丁的棉袄,下面穿着一条单薄旧裤子,脚上的解放鞋露着他的大脚趾。

这时他没有丝毫感觉到寒冷,反而浑身冒着腾腾热汽,那件棉袄的扣子还被完全解开了。

他正和同学刘跃文在打粑。

这是刚刚在学校流行的游戏,粑的材料就是书。只有书的硬度才行,作业本的纸张太软,打几下就散了,也很容易烂。粑的制作也很简单,把书页撕下来,两张对折,交叉,再折。

一张制作的太轻,打不翻别人的,一般都是用两张或三张。也有人用四张、五张来叠,那样的粑确实厉害,比较容易把别人的粑翻过来,但是,如果输了,就会心疼好一阵。

毕竟一本书也叠不了那样多少粑。

周兴国决定把刘跃文最后一个粑赢了就回家。

周兴国裤子里两个口袋全是粑,大部分都是赢的刘跃文的。

这家伙已经输了哥哥好几本书,可是依然瘾很大,非缠着周兴国来。

其他同学早回家了,他俩还在一天桥下面打得火热。

这天桥离他们上学的地方不远,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地。

这石栱天桥是用来引水灌溉庄稼的,这些年风调雨顺,用的少了,倒成了小孩们的娱乐场所。

是小孩们打躲,捉迷藏的好去处。

他们打粑的地方在天桥下面,石拱与一山洞相连,形成一处绝佳的避雨场所。也是一处娱乐场,时常有大孩子在这里赌博。当然不是赌钱,他们都没有钱,他们是赌猪草。

刘跃文的最后一个粑还真不好赢,因为这个粑是用书的封皮叠的,特别地厚重结实,很难打翻过来。

周兴国输了两个粑后,利用一处斜坡,还是把这个封皮粑打翻了。他又利用这个粑把输的两个赢了回来,刘跃文才不得不回家。

最后离开时,刘跃文道:“明天你还敢不敢来?”

周兴国没有说话,只是用挑衅的眼光看着他。意思很明显,你一个手下败将,我有什么不敢的。

刘跃文:“明天我把哥哥的大粑拿过来,只需轻轻一拍,你的这小粑就翻了,我会把你的粑全赢了”。

“好,明天老地方”,周兴国不甘示弱道。

约定好之后,两人一前一后冲进了寒风卷起的细雨之中。

周兴国把所有粑收进口袋后,把脚上的胶鞋脱了下来提在手中。

因为出了天桥,后面的路全是泥泞的小路。

雨水浸入路上的黄土,经行人搅拌,形成了泥泞。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浅的地方只能淹灭脚背,深的地方则直达小孩子的膝盖。

对小孩子来说,走这样的路,就是一次探险。

周兴国他们却要每天这样探险四次。

—— 引自章节:第1章 天桥打粑

 

一个浑身湿淋淋的小女孩正在一边哭泣一边努力向上攀爬。

周兴国认识这个女孩,是他的同学,还是他的邻居。可是他这时却犹豫起来,该不该拉她一把?

郭小英放学回家时,一路上走的很小心。她由于舍不得脱下妈妈给买的新水鞋,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前进,专走路边上或者是突起的地方。

她这样走,当然没有那些打着赤脚的同学快。

她早被同学远远甩在了身后。

郭小英路过这道大缺坝口时,想从最边上相对硬一点的地方跨过去。

可是边上的泥土被雨水浸泡,也变得十分疏松。

她脚一踩上去,路边的田埂瞬间垮塌,她掉入了下面的水田之中。

开始她并没有太惊慌,因为掉进水田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她试图拉着已经掉光叶子的桑树条爬上去。可是她刚一迈步,发现水鞋被陷进了污泥之中。

这是妈妈卖了好多鸡蛋给她买的新水鞋,她可舍不得就这么不要了。况且如果被妈妈知道了,也会被一顿好骂。

她顾不得往上爬,开始低头去捞水鞋。这时她早已经浑身湿透,冰凉的水浸透了她的全身。

本来水只淹到她的腰部,但为了抓到水鞋,她不得不把自己全身浸入水中。

水鞋被陷入下面深深的污泥之中,她使出全身之力也根本拔不出来。

她开始用另一只手一点一点掏水鞋旁边的污泥。

费了好一阵功夫,她终于把那只水鞋拔了出来。

这时她才发现,另一只水鞋在刚才拔鞋时也掉了,也陷进了污泥之中。

寒冷,难过,害怕让她再也忍不住抽泣起来。

见到周兴国那张熟悉的脸庞时,她像在黑暗中见到了光亮,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东西,眼里燃起了希望。

可是她没有开口求助,她不知道自己这个曾经的青梅竹马会不会帮助自己。

如果是两年前,她绝对不会怀疑,他一定会帮自己,这一点她十分肯定。

但两家人因为分地发生了几次大的矛盾后,他们的关系也跟着变了。

周兴国也只是犹豫了几秒钟,便蹲下来向郭小英伸出了小手。

他并没有说话,两年来他们已经没有说过话了。

郭小英放下那只拔出来的水鞋,在水里洗了洗满是污泥的小手。然后一只手抓着着水鞋,一只手伸向周兴国。

周兴国一把把郭小英拉了上来,正准备离开。

上来的郭小英却没有动,轻声道:“我还有一只水鞋在田里”。

回过头来的周兴国望着下面的水田问道:“在哪里”?

郭小英用手指了指水鞋的具体位置。

这时却听周兴国道:“你把头转过去”。

郭小英不知周兴国的用意,傻傻地望着他。

—— 引自章节:第2章 光屁股背影

 

他这时顾不上太多,穿上又湿又是泥的裤子,提上鞋快速向前走。

郭小英浑身湿透,湿淋淋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倒显出其佼小玲珑身材来,胸前已经有些微微凸起。

走在前面的周兴国当然无福欣赏,估计也不会欣赏,他这时还不懂男女之事。

感觉郭小英一直紧紧跟在后面,周兴国有意放慢了一些脚下的步伐。

多年之后,郭小英回忆起这件事来,才想起自己当时连“谢谢”也没有说。

其实那时谢谢两个字并不流行,人们很少说,只是郭小英后来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只觉得自己应该说。

其实说与不说是一样的,如果觉得说了就结束了,那还不如不说,感谢更应该是记在心里。

郭小英当然是记住了,而且是记了一辈子。

她浑身湿透,寒风吹起,让她更觉得冷,但望着前面一到好一点的道路上就连蹦带跳的身影时,她感觉自己心里暖阳阳的。

周兴国回来时,妈妈正在煮饭,见到周兴国她从柴草中随手抽了一根树枝就追了过来。

周兴国早已一个箭步逃开。

妈妈龙秀英边追边骂道:“又是你回来最晚,是不是又在路上玩?还把裤子弄这么多泥,是不是又和同学打架了?”。

周兴国只是逃跑躲闪,一句话也不说。

龙秀英追了一会,扔下树枝道:“去把裤子脱了,准备吃饭”。

龙秀英把饭和咸菜端出来,妹妹周小容和弟弟周云龙已经开始吃起来。

龙秀英没有见周兴国出来,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心中一笑,看来儿子是长大了,知道害羞了。

于是扯开嗓子吼道:“现在知道害羞了,你再把裤子弄脏,就只有光着屁股去上学了。裤子在床里边,那是用你爸的裤子改的,你先穿着。过年给你们一人打一套新衣服”。

周云龙还小,对新衣服没有多少概念,他更喜欢吃的。

妹妹周小容高兴问道:“妈妈,过年真给我们打新衣服”?

“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但你们得勤快点,得把那两头猪喂好。我和你爸已经商量好了过年时我们杀一头,卖一头,卖的钱给你们一人打一身新衣服”。

周兴国穿着显得十分宽大又略长的裤子出来了。出来他只是闷头吃饭,一句也不解释今天为什么回来晚了,为什么裤子脏了。

龙秀英虽然有点奇怪,平时话很多的大儿子今天为什么不说话,但她也没有多问。

她安顿好儿女后,又开始担心起丈夫来。这时怎么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去山里砍树出现了什么意外。

郭小英回家却没有发生意料之中的挨骂。

—— 引自章节:第3章 他们的秘密

 

有的年龄较大的妇女,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这人和村。

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就是她们的全部世界。

她们的亲人在这里,她们的青春在这里,她们的回忆在这里。

周永富之所以利用这个冬天经常偷偷跑去与嘉陵市相交的大山里去砍树,是因为他想在外面盖新房子。

土地承包到户后,能开垦的土地早被勤劳的人们开垦完了。只有大山里的石缝里还有一些树木没有被砍光。

没有被砍光的原因是大山离村还比较远,路也不好走。

一般人是不敢去那里的,山里曾经是一个土匪窝。现在虽然没有土匪了,但狼、野猪还是有的。

周永富急于想盖新房子,也是因为现在的房子根本住不下一大家子。

一家六口,全挤在一间破旧的拖部屋子里。

在大院子里,他和弟弟周永贵只有一间正房,前面的正房分给了弟弟。

一间房里住六人,确实太拥挤了。

盖新房子是周永贵现在的主要目标。

两年时间,他准备的木材已经差不多了。但盖房子是一件大事,仅有木材是远远不够的。

见丈夫安全回来,龙秀英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她没有提儿子把裤子弄脏的事,因为她知道,丈夫为了修新房子已经很累了,下午还得去打屋基。

修房子的地还是他们用一块好田换的。

下午,寒风刮的更紧了,一阵强过一阵。

细雨中还夹有了一些雪花,其实说雪花并不准确,更像是一颗一颗的冰晶。

那冰晶在寒风的助威下,打在周兴国的脸上生痛生痛的。

可是寒风,夹着雪的雨,并不能阻挡他去上学的脚步。

他并不会思考,为什么这么冷的天还要去上学,他只知道,他应该这样做,因为别人都这样做。

郭小英也没有因为上午摔到水田而不去上课,她吃了饭,喝了一碗妈妈熬的姜汤也走入了这风雨之中。

郭小英很羡慕哥哥和弟弟可以和爸爸一起去上学,哥哥还就在爸爸教的班上。

周兴国他们上课的地方是集体时的一间保管室。就是集体生产时存放粮食的地方,后来田土到户后,这些房子便没用了,现在成了他们的学校。

由于无人维修,仅仅几年,房子便到处漏水。

莫老师找了镇上学校几次,也没有用,因为学校说也没有钱维修。

莫自强从家里找了一些塑料纸盖在房顶上,但作用不大,仍然还是经常漏。

下大雨时,他干脆把塑料纸发给学生,学生把塑料纸顶在头上。

—— 引自章节:第4章 破旧教室

过去的五十年
★★★★★
郑兴松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