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本文描绘了一个传统乡村职业——杀猪匠的生活和技艺传承,通过对张一刀和李双刀的描述,展现了杀猪匠这一角色的特殊地位和社会观念。文章通过讲述杀猪匠的技能、心理素质和身体条件的要求,反映了人们对生死、职业道德以及命运的思考。
剧情解析
- 文章开篇介绍了杀猪匠的传统地位和禁忌,接着通过张一刀的故事展示了杀猪匠的特质,最后以李双刀发现并收徒张明为高潮,揭示了传统技艺的延续和选择的不易。
精彩节选
门有门道,行有行规。你知道 杀猪匠 都有哪些禁忌吗?
农村过年,最常见的就是杀猪匠了。
杀猪匠,顾名思义,就是杀猪的匠人
他们不光要会杀猪,还要处理猪毛和猪肉,甚至还要会掌勺。
听起来就是一个脏活,不光活脏,杀猪也是杀生,杀生在人们的眼中就是造孽,而造孽太多是要遭报应的,杀猪匠就是人们眼中不得好报的职业。
在很多人眼中,乡下的杀猪匠和现在在城市里卖猪肉的小贩没啥区别,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杀猪匠是个正正经经的手艺,是千百年来不断从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
而卖猪肉的小贩算是生意人,和手艺无关。当然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已经含混不清,因为这两种身份常常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但饶是如此,这二者还是要区分对待才好。
我们村的“张一刀”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杀猪匠,他原名叫张明,因为杀猪都是一刀毙命,从不出第二刀,所以就有了“张一刀”的美誉。
他的手艺是跟着他师父李根生学的,李根生年轻的时候十分不得,号称“李双刀”,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两把刀。
这两把刀说的是两门手艺,一刀宰猪必死,一刀切肉奇准。
而张一刀水平暂时还没有达到他师父的境界,所以称不上“张双刀”。
还有一种传言说张一刀没达到两把刀的境界,是因为李根生放下了屠刀,不教张一刀第二把刀的技巧了。
杀猪首先要力气大,一般要宰杀的猪都在两三百斤以上,所以在人们眼中杀猪匠都是膀大腰圆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体格也杀不了猪。
猪在挣扎的时候力气是很大的,如果按不住猪,有些力气大的猪能折腾得把绳子崩断,在院子里跑上几圈,撒几圈血,这血就浪费了,所以力气必须要大才能杀猪。
第二就是胆子要大,心要够狠,猪在死亡之时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嚎叫声,而且会不断挣扎,如果没有胆子,就不敢下刀子,心不够狠,一刀就杀不死猪,只有狠一点,猪死的就痛快一点,往往疼的就少一点,猪少遭罪,人也少折腾。
第三就是要命很硬的人,杀猪匠身上都有很重的煞气,这种煞气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种煞气就是血腥气,杀猪匠杀了太多猪,那种血腥气就会一直在他身上,不管怎么洗都洗不掉,所以再凶的狗也不敢对杀猪匠叫,因为它能闻到杀猪匠身上的血腥气。
有人说,杀猪匠这种职业,手上沾血,干的是剥夺生命的营生,损阴德,会折寿的,死了都得进十八层地狱。
这种人鬼都怕,常有谁家小孩子撞了不干净的东西,就去找杀猪匠借一把杀猪刀,放在枕头底下,一宿就好。
这种煞气对人体有损伤,也更容易招惹灾祸,所以命不硬的人也当不了杀猪匠。
李双刀的儿子从小体弱多病,养了多年也不见好,而且胆子也不大,李双刀杀猪的时候他从不敢上前看,李双刀有心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手艺,但是每次跟儿子提的时候得到的都是毫不犹豫地拒绝。
提了那么多次都没结果,李双刀也渐渐地放弃了,他本以为自己的手艺就这样带进棺材里了,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张明。
而且最可笑的是,张明不是上门拜师的,而是李双刀找上门去求着让张明当他徒弟的。
之前也不是没人跟他学艺,不是嫌脏嫌累坚持不下去,就是根本没那个杀猪的能力,所以李双刀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继承他的手艺的。
张明是他在一次给别人杀猪的时候认识的,那个时候张明二十多岁,刚从牢里放出来,坐牢是因为偷东西。
李双刀看到张明的第一眼就知道他是个杀猪刀的料,首先是张明的体格,膀大腰圆,脸上堆满了横肉,看起来凶神恶煞的。
张明的脾气也很大,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是瓮声瓮气的,就连看人的时候,都是斜着眼睛一蹬,那杀气就跟着来了。
杀猪的时候李双刀特意叫张明来帮忙抓猪,张明也没拒绝,两个人三两下就把猪撂倒捆上了,又把猪抬起来四脚朝天地捆在架子上,李双刀一刀递出,猪不停地挣扎与嚎叫,血如小溪一样地流在了盆里。
在此期间,李双刀一直在观察张明,张明的行为就如他的长相和脾气一样,从头到尾除了刀刚捅进猪脖子的时候皱了一下眉头,其他时候一直面无表情地按着肥猪,李双刀觉得他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接班人。
人物分析
张一刀:体格健壮,性格凶悍,拥有杀猪所需的胆量和力气,因坐过牢而显得更加神秘,被李双刀视为理想的徒弟人选。
李双刀:技艺高超的杀猪匠,希望将手艺传承下去,但儿子的身体状况和胆量使他无法如愿,最终找到了张明作为徒弟。
章节评论
杀猪匠的角色不仅限于杀猪,他们还是社区中的重要成员,承载着传统技艺的传承,象征着力量和勇气。
文章通过李双刀与儿子的关系,暗示了传统手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传承困境,以及对新接班人的寻找和认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