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杀人凶手?小说精彩节选免费试读

谁是杀人凶手?
★★★★★
每天一篇小故事
都市 - 完结

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以一起凶杀案为背景,通过侦探与教授的视角逐步展开,不仅探讨了案件本身,还深刻描绘了人物性格、人际关系以及数学与逻辑在探案中的运用,展现了智慧与人性的复杂交织。故事巧妙地将过去与现在、友谊与猜疑、理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悬疑又不乏温情的故事框架。

剧情解析

文章围绕阜城河堤的一起凶杀案展开,警方初步锁定的嫌疑人石玲却因充分的不在场证据而排除嫌疑,随后焦点转向了石玲的邻居、数学老师陈书远。随着教授的回忆深入,陈书远的形象逐渐丰满,一个昔日的数学天才与案件的潜在联系浮出水面,预示着案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逻辑与动机。

精彩节选

“嘭!嘭!嘭!”

榔头的撞击声刺穿了寂静的夜,在这样一个夜晚显得格外突兀。

浓厚的血腥味,伴随着衣服烧焦的气味,混杂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丝毫没有注意到,远处的烂尾楼里,一个瘦弱的人影悄然离去。

阜城河堤。

警方发现了一具男尸。

死者面容被钝器敲烂,四肢指纹也被烧毁。

现场残留着烧了一半的衣服,裤子和鞋,体型和死者吻合。

在距离案发现场不远处的的自行车上,警方发现了租车卡。

根据租车卡上留下的身份证信息,警方确定了死者身份。

据警方调查,奚诚是个赌鬼,没什么正经工作,没有家人,居无定所。

谁是杀人凶手?小说精彩节选推荐

在阜城有个已经离异的妻子石玲,开了个便利店,带着继女生活。

案子的嫌疑人自然而然锁定在了奚诚的前妻石玲身上。

石头跟我说这个案子的时候,我正在整理实验资料。

“不是告诉过你,以后这种简单的案子不要来找我。拜托留给我点时间做研究吧!”

石头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这次的案子有些不一样。”

“凶手的作案手法十分残暴。如果不及时侦破,势必会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影响。”

“每次都是这套说辞,我听得耳朵都生茧子了。”

我一边填着实验数据,一边听他讲起查案的经过。

据石头所说,案发后,他带人去过石玲的住所,问了跟案件有关的问题。

本应是本案最大嫌疑人的死者的前妻石玲,却有充分的 不在场证明

“案发当晚,石玲母女去看了一场电影,有电影票根作证。”

石头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我看了他一眼。双手抱胸,面色凝重。

这是精神面临极大压力时才会有的肢体反应,看来这个案子真的不简单!

“是不是和你预期得不太一样!”

“我感觉,死者的前妻不太对劲!”石头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案发当天是个工作日,她还带着女儿去看电影。完了又去逛街,一直玩到晚上十一点。”

“你不觉得这一切太不合常理了?”

我填好实验手册上的数据,递给他一杯咖啡,缓解紧绷的情绪。

随后踱了几步,试探性地问出本案的疑点。

”电影票根,是从哪里拿出来的?”

这么多年在一起侦破案子的经历,足以让石头学到我破案的精髓。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是特意留着,反而会有嫌疑。”

“可她说随手丢了,后来又在宣传册里找到。”

我不禁感叹这女人思维的缜密,“如果她真是凶手。”

“能把电影票根夹在宣传册里让警察发现。”

“这个女人可不简单。”

过了几天,石头打过电话来,说有新发现。

“石玲的邻居是一个数学老师,案发那两日请了两天假。”

“他说是感冒了,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

“哦,对了!好像是叫陈书远。”

听到这个名字,我端起咖啡的手,停在了半空。

我是阜城大学犯罪心理学的教授,不是职业侦探。

除了在实验室做实验,我还经常受邀帮警方侦破一些棘手的案子。

上次石头来找我,还是为了一个高智商犯罪。

一个物理学博士,利用共振原理,用绑在副驾驶座上的声波设备,震碎了驾驶中的受害者的车窗玻璃。

受害者被扰乱了神经,失去判断能力,一下子把车开下了悬崖。

所以对于这起普通的 凶杀案 ,我本无兴趣。

但是听到陈书远的名字,我不得不格外留意。

陈书远是我的同窗好友。我们一个热爱物理,一个醉心数学。

我们曾一起在阜城大学的校园里,兴致勃勃地讨论高等数学难题。

他的缜密思维让我觉得,他会是我此生唯一一个可敬的对手。

高中时,他曾经在黑板上给我出过一道盲点题。

这道题看似是几何问题,实际上却是函数。

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懂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否则就会一直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看不到真相。

记忆回到十多年前。

高中课堂上,老师正在发试卷。突然怒不可遏地瞪着教室一角。

“陈书远!你是不是学傻了,地理试卷你搁这搞艺术呢!下课后来我办公室一趟!“

角落里一个小男孩沉默着不知所措,一节课在大家的哄笑声中结束。

只有我不顾所有人讥笑鄙夷的目光,向他投去了几分赞许。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一个空间里一同待过30秒,我就能知道这里谁是最聪明的人。

更何况,是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过课的同窗。

操场上,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径直穿过一群打篮球的同学,走到正低头看书的陈书远面前,递过去一瓶水。

“有人说过你不正常吗?在地理课上研究数学!”

他抬起头,不解地探寻着我的目光,“你知道我在做什么?”

我成竹在胸地坐在他身旁,自信满满,“是四色问题!”

不顾他眼神中的惊讶,我继续自顾自地解释,“任何一张图,把相邻区域都涂上不同颜色,只需要四种颜色就能完成。”

“老师看不懂,我可没那么傻。”

他总算相信我是真的懂他了,盯着我的目光,炯炯有神。是一种终于找到同道中人的喜悦。

“你也做过?”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木讷,陈书远开始尝试和我一同探讨数学问题。

微弱蹩脚不自然的声音,正好与他平时鲜少与人交流的形象相符合。

“这个问题已经被证明过了,我不需要再浪费时间!”我十分傲娇地摆摆头。

他不以为意,倔强地反驳了我。

“那个证明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不算真正的数学。”

这果然很陈书远!我顿时对这个倔强的家伙更感兴趣了。

“我想找出,世界上最简单最优雅的数学证明!”

很难想象,平时在大家眼里自卑又社恐的透明人,此刻提到数学,是怎样的桀骜自信!

我只看到落日余晖打在他的脸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身。

如同一切都尽在掌握。

晚上,我照着石头给的地址在陈书远家门口等他。

没过半个钟头,一个熟悉的身影如约出现。

一身干净却洗褪了色的灰色夹克,胡子拉碴,佝偻着身子,腋下夹着一个老旧的公文包。

看到是我,他脸上掩饰不住的意外,但这个表情只持续了两秒,就被吞噬在当晚的夜色里。

推开门,顾不上我好奇探寻的目光,自顾自地收拾着沙发上的书。

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屋子里陈设简单。唯有堆满的书籍,散落在各个角落。

“要不要出去吃饭?”我看出他的窘迫,一口回绝。

“就在家里吃吧,我买了一些速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我摇晃的玻璃杯。

“我们有多久没见面了!十五年?”

“从毕业那天算起,十四年八月又十五天。”

他还是我记忆中的老样子,对数字一如既往的敏感。

我蓦地一笑,“你真是一点没变。还是老样子!”

他习惯性地低着头,窘迫地避开我的目光。

“你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真是让人羡慕!”

我听着这话有些发愣,注意力却被桌子上的手表吸引。

“表盘进水了?我帮你修吧!”没等他拒绝,我已经把手表小心翼翼地在身上放好。

那晚,我们又聊了一些别的话题。

这么多年,他还是老样子,对数学的热爱程度丝毫未减。

他说,爬山和数学很像。山顶只有一个,但通向山顶的路,却有很多条。

“找出最优美的一条,是所有数学家的心愿。”

我不愿意把怀疑的视线放在他身上。

但是要想完全排除他在这件案子中的作用,却是不能。

陈书远,但愿你没有做让我失望的事。

从陈书远的住处回来,我向石头要了河堤杀人案的所有资料。

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了整整一天,直到眼睛有些酸痛,才发现天已经黑了。

桌子上的资料散落成一片,每一个字每一张图片都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死者血肉模糊的脸,被毁掉的泛黑的手指,还有未来得及烧完的衣服。

这些资料搅得我头痛欲裂,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我舒展着腰身,瞥见玻璃柜上自己的影子。

回想起那天和陈书远见面,他好像说过一句话。

人物分析

石玲:作为死者的前妻,表面上拥有完美不在场证明,但其异常行为引起了注意,显示出她复杂且难以捉摸的性格。

教授:主角兼侦探助手,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心理学背景,对案件有着独到见解,同时对友情有着深厚的情感,对陈书远的出现表现出复杂的心理波动。

陈书远:一个热爱数学、性格倔强的人物,他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智性色彩,也带来了案件可能的新方向,其过去的经历与当前案件的关联令人好奇。

章节评论

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构建,成功营造了一种紧张而不失温情的氛围,使得侦探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犯罪与正义的较量,更是对人性深处的好奇与理解的探索。

故事结构紧凑,线索铺设巧妙,尤其是在引入陈书远这一角色时,不仅增加了情节的复杂度,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引人入胜。

谁是杀人凶手?
★★★★★
每天一篇小故事
都市 - 完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