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本文讲述了主人公刘志强从一个辍学少年转变为刺青师的故事,揭示了刺青艺术从古代的耻辱象征到现代亚文化的转变。同时,文中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
剧情解析
故事从古代刺青的背景开始,过渡到现代刺青文化的普及,刘志强的辍学与家境贫穷构成剧情冲突,最后他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成为刺青师的学徒。
精彩节选
你真正了解 刺青师 吗?
刺青师不是纹身师,在古代刺青绝不是一个好词语。
因为古代只有囚徒才会刺青,一般在脸上刺字发配充军。
身上的刺青会成为犯人一辈子的耻辱。
不过伴随着时代变迁,刺青又有了新的含义。
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身上纹着老虎、青龙、骷髅头、翅膀等等奇奇怪怪图案的人不是小混混就是黑社会,正常人没人会去纹身的。其实不然,纹身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 亚文化 。
大街上的纹身店处处可见,但是很少有人能记得,纹身的前身有一种叫刺青的东西,那是在纹身机还未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在身上纹各种图案,他们用针沾墨水在身上一针一针把图案刺上去,图案多以社会风气较重的兵将、龙虎为主,因为刺青只有黑色,不是专门的纹身颜料,时间长了颜色会发蓝发青,所以又叫刺青。人们耳熟能详的岳飞,身上的“精忠报国”就是他母亲一针一针地刺上去的。
现在的刺青师很少很少了,而我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我叫刘志强,出身在一个六口之家,家里除了父母和爷爷奶奶,还有我和弟弟,从小我和弟弟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直到我八岁的时候,父亲攒了一些钱,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在县城里买了一套50多平的房子,我们一家六口就在那套房子里一起生活了。
虽然来到了县城里生活,但是家里的条件反而不如在农村了,在农村的时候爷爷奶奶还能种一些粮食和蔬菜吃,而在县城里吃喝拉撒都要钱,父母还要还买房借的钱,导致我和弟弟的生活质量一直很低,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却是名副其实的穷人。
我从小不爱学习,别人学习的时候我出去玩,别人玩的时候我玩的更欢。父母除了还钱,还要负担我们四人的生活费还有我和弟弟的学费,只能常年在外地的工地上给人家当小工,很少回家。爷爷奶奶也管不了我,导致我学习越来越差,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辍学以后我每天在家游手好闲,不是去找人打架就是去游戏厅打游戏,爷爷奶奶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把父母从外地叫回来,一起商量着让我去学点什么。
那时我们邻居家开的刺青店正好在招一个学徒,父母带着我,买了一罐好茶和一些水果就去邻居家敲门了。
开门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去,宾主落座后,父母迫不及待地说明了来意,他们的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男主人一脸为难的跟我们说这个店不是他们开的,是他父亲开的,因为父亲年龄大了才想招个学徒替他分担一下,但是昨天就有人来找过他们,也是想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店里,他们已经答应了,所以没办法让帮我们这个忙了,父母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带着我失望地离开了。
没想到第二天的时候,邻居敲响了我家的门,他们跟我父母说,因为招的那个人干了一天觉得不合适不想干了,问我想不想干,我父母毫不犹豫地替我答应了下来,对此千恩万谢,要请他们吃饭,他们摆了摆手拒绝了,走的时候跟我父母说希望我能尽快去店里。
我终于能不用每天无所事事了,父母非常开心,他们嘱咐我好好跟着师父学习,并让我明天就去店里帮忙,然后他们当天就回去打工了。
第二天,我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时候就被爷爷奶奶叫了起来,他们让我赶紧吃完早饭去店里,我百般不情愿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出发了。
邻居他们家开的刺青店就在小区门口的那片商铺里,我没走多远就到了,盯着那一片的商铺看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写着刺青二字的牌匾,我一脸疑惑地问一位躺在摇椅上打瞌睡的老头:“老大爷,这边哪里里有刺青店啊,我怎么找不到啊。”
老头一下子精神了,说道:“小伙子你要刺青啊?想纹什么跟我说说。””
人物分析
刘志强是个叛逆且缺乏目标的年轻人,但他的命运因偶然的机会而改变,表现出坚韧与适应力。他的父母是辛勤工作的蓝领,面对困境仍尽力为子女提供机会。邻居夫妇则体现了善良与机会的给予者。
章节评论
刺青艺术的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展示了个体自我表达的需求。
刘志强的人生转折点在于他被接纳为刺青学徒,这不仅是他的职业转变,也是他从无目标到有目标的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