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苏鸣渊的视角,展现了他作为纣王转世所面临的命运与困境。故事中不仅有对上古传说的引用,还有对宿命、爱与牺牲的深刻探讨。苏鸣渊在失去天心草后,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因果报应”这一古老命题的现代诠释。文中通过对苏鸣渊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揭示了他对爱的渴望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抗争。
剧情解析
文章以苏鸣渊在忘川河畔等待亲人归来为开端,逐渐引出他对命运的质疑与反抗。随后,他回到冀州,与菱烟重逢,却发现她已经背叛了自己。菱烟夺走了天心草,使得苏鸣渊的身体迅速恶化,最终吐血不止。与此同时,其他仙娥的议论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最后,当得知菱烟与星炎正在缔结姻缘时,苏鸣渊彻底绝望。
精彩节选
传言,上古天神在三千年前降下灾难!
纣王转世,将生生世世不得所爱!
可我这一生明明什么坏事都没有做过,“我不信,我天生注定不得所爱!”
我一个人在三生石畔等菱烟和母亲师父回来。
可惜我没有等到!
他们最终还是食言了,没有回来。
从忘川河回冀州的路上。
我看着过往的魂魄嚎啕不舍人间,内心无比苦涩。
凡人尚且不愿离开世间,而活了两千年,却从未体会过爱是什么滋味的我,又怎舍得?
回到冀州,茉凉殿。
我望着外面升起的太阳,渐渐红了眼眶。
“阿渊。”
身后响起熟悉的声音,我转身就看菱烟走了进来。
她已经换上了一身粉色衣衫,神情愧疚。
“昨日之事,委屈你了。”
我听到她这样说,心中不由得生起一丝期盼。
“我们是否可以去三生石重新缔结姻缘了?”
菱烟却摇头:“对不起,现在还不行。”
我的眼中都是疑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她朝我的心口伸出手。
我心口位置,瞬间像是被撕裂了一般。
只见,一株通体泛红的仙草,被扯了出来!
“阿烟,你要做什么?”我捂住胸口,忍着痛问。
她拿着仙草,看向我神情复杂。
“阿渊,星炎的一魂还没回归本体。他需天心草孕养仙身!这天心草,本君先拿去了,待来日替你去寻别的仙草代替。”
我不可置信的看着她。
“你明知我把玲珑心给了白星炎,需要天心草润养仙身!怎可把它随便送给他人?”
菱烟不觉蹙眉:“阿渊,星炎不是他人,他是你的弟弟。”
“况且……他全族和母亲皆因你而死,你该让着他。”
又是这一句话。
这一刻,我什么话都说不出了。
菱烟拿着天心草,头也不回的离开。
而我没了天心草的润养,心口处空空如也。
一口鲜血从我的口中吐出!
我才知道,没有心,也会心痛!
我不由得想起上古传言,妲己娘娘和纣王吃了比干丞相的心,比干却没有死!
他问凡人:““人无心是否能活?!””
那凡人回:“人无心必死!”
听到那话,比干丞相吐血而亡,死后封神成为了文曲星君。
若我真是纣王转世!
没有心的苟活,怕就是天道给我的惩罚吧!
鲜血从我的嘴里止不住的滑落,我看着自己时隐时现的仙身,知道自己已经坚持不到多少时日了。
走出茉凉殿,我想去找文曲星君。
想问问他,我今世受尽折磨,来世能否好受一些。
行至路上。
我就听到一些仙娥窃窃私语。
“这苏鸣渊作为纣王转世,还想娶菱烟仙子,真是可笑!”
“这次忘川河畔发生的事,不就应了天道之言,纣王转世,永生永世不得所爱!”
“天道还是公正,苏鸣渊前世祸害苍生,今生,他不被有苏氏狐族帝王和王后的喜爱,连同菱烟战神和泽阳仙尊也厌恶她!都是他活该!”
“他还害死了青丘一族和青丘女帝!真是灾星!”
我听着她们所说之话,眼中都是悲凉。
转世之说,我无从争辩!
可众仙说是我害死的青丘一族和青丘女帝。
我低头,看着自己趋近透明的双手。
自嘲出声:“两千年前青丘覆灭,我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能做什么?!”
我正要继续往前走。
苏鸣渊菱烟 小说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忽然,又听到天上众仙鹤传来声音。
“三生石畔!菱烟战神和青丘星炎少帝正在缔结!”
人物分析
苏鸣渊:作为纣王转世,他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尽管他自认为从未做过坏事,但他依然无法摆脱前世的阴影。他对菱烟的深情与信任,以及对母亲和师父的期待,都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然而,现实却一次次让他失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菱烟:她是苏鸣渊心中的希望所在,但她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星炎。她并非完全无情,而是处于两难境地。她深知星炎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自己对苏鸣渊的责任。然而,她的选择却让苏鸣渊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星炎:作为苏鸣渊的弟弟,他在故事中并未直接出场,但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他的一魂未归本体,使得他需要天心草来维持仙身,这成为了菱烟做出选择的关键原因。
章节评论
命运的无常与抗争
苏鸣渊作为一个被预言注定不得所爱的人,他的挣扎与无奈令人动容。尽管他不断尝试打破宿命的枷锁,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既定的命运。这种无力感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遭遇上,也反映了人类面对不可控力量时的渺小与脆弱。
爱与牺牲的复杂性
菱烟为了星炎少帝而夺走苏鸣渊的天心草,这一行为表面上是对亲情的维护,但实际上却暴露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她的选择虽然出于善意,但却给苏鸣渊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爱”的定义及其代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