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狂龙宇恒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1-14 06:57:26
状态: 完结
字数: 7.67万字
阅读人数: 9.62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本书已完结,欢迎各位去看老狂的新书《三国:家父曹孟德》穿越东汉,陷入死牢,处刑斩立决?死里逃生,家产被夺?举义军破黄巾,进西凉收飞将,灭董卓入朝堂,皇帝管我叫大哥。人妻曹与我结亲家,俏周郎跟我做连襟。大耳刘备只叹生不逢时……且看谍战编剧,如何周旋于诸侯之间,在乱世中成就霸业……
【目录】
第1章 死牢逃生
第2章 定时炸弹
第3章 当堂对峙
第4章 清白
第5章 闯进浴室的少女
第6章 我来伺候你洗浴
第7章 谁写的祭文?
第8章 反击
第9章 作诗
第10章 正式开战
第11章 制作工具
第12章 弄巧成拙
第13章 逆袭机会
第14章 “人干儿”出场
第15章 釜底抽薪
第16章 踩到谷底
第17章 险胜一局
第18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第19章 获胜秘诀
...
第20章 能赚大钱的“搅屎棍”2024-11-14 06:57:26
【原文摘录】
韩涛疑惑地坐起身,他发现自己竟然身处在一个石头房间里,整个房间十分的破旧狭小,年代感十足,地上铺满了杂草。
正对韩涛的位置,有一个很小的方块窗子,微弱的月光透过方块窗照入房间,使屋里有了亮度,可以勉强看清屋里的景物。
韩涛转头看去,在他身后的位置是一扇紧锁的铁门。
整个房间除了角落里摆放着一个散发着恶臭的粪桶,再没有其他的物品……
我去,这分明就是一个标准的古代牢房呀,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了?
韩涛疑惑地思索着,刚刚明明是坐在电脑前码字,有些疲惫打了个瞌睡,怎么一觉醒来就到了这里?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韩涛的大脑中形成,难道我穿越了?
随着他产生这个念头,无数碎片记忆开始快速在他的大脑中闪动,进入大脑的存储,让他接受着新的身份信息。
韩涛,字子真,十六岁,河内郡山阳县首富,韩氏族长韩顾的独子。
哎呀,没想到穿越之后变年轻了,而且还是个标准富二代,这身份不错啊,至少不用再辛苦码字养活自己了……
韩涛前世是一名谍战剧的编剧,为了创作,他研究过心理学、刑侦学、解剖学、建筑学、情报搜集技术等一切跟间谍有关的基础知识。
可以说,如果不是生在和平年代,他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间谍。
我不是富家少爷吗,为什么会在这牢房里?
韩涛很疑惑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他努力晃了晃脑袋,继续接收着原主的记忆,很快就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会被关在这里。
此时正值正月,举国上下都在庆贺新春,一派喜气,可谁能想到灾难却在这个时候降临到了韩家。
官兵突然闯入,将韩顾夫妻还有韩涛一并逮捕,理由就是他们私通太平道的神上使马元义,密谋造反。
河内郡守更是直接下达了斩立决的指令。
六个时辰之后,韩涛就要跟着他没见过面的便宜老爹、老妈一起被问斩。
“开局就是地狱模式啊,六个时辰之后就要问斩……”
韩涛只觉得脊背发凉,心跟着凉了半截,浑身寒意森森。
太平道是怎么回事,他在清楚不过。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
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聚集了数十万信徒,密谋发动起义,推翻汉朝……
起义前夕,张角派到洛阳负责联络朝廷内应的神上使马元义,被部下唐周举报,在山阳县被抓。
唐周一口咬定韩顾是马元义的同伙,他们一家就是这样被抓的。
韩涛实在想不通,韩顾一个好好的商人,怎么会和马元义,还有黄巾起义扯上关系?
—— 引自章节:第1章 死牢逃生
他嘴里还在念叨着:“你来了,小娘子,快到大爷怀里来……”
韩涛这才踏实下来,意识到刘和肯定是在做春梦,刚才那一声吆喝,其实是他的梦话。
韩涛不再犹豫,快速地走到床边,猛地伸手按在了刘和的嘴上。
刘和瞬间被惊醒,惶恐地想要叫喊,却发现自己的嘴被捂住。
他刚想挣扎,韩涛已经手握菜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答应我不乱喊乱叫,我就放开你的嘴,同意就眨眨眼。”韩涛低声对刘和吩咐着。
刘和这时也认出了面前的韩涛,赶忙使劲地眨着眼。
韩涛这才松开了捂着刘和嘴的手,却依然没有把菜刀拿开。
刘和惊讶地看着韩涛,惶恐地询问着:“子真兄弟,你,你不是在……“
韩涛直接打断了刘和:“闲话少说,告诉我,唐周用什么证据举报我父亲是叛逆的?”
“唐周拿着一份山阳县内太平道成员的名单,上面有令尊的名字。”刘和向韩涛介绍着情况。
“就这么一份名单?”韩涛俨然觉得,就凭这样的证据,就要把自己一家斩首,未免太过草率了。
“当然不是了,县尉到你家抓人的时候,从令尊的书房里,搜出了一封他亲笔写给太平教的书信。”
“声称要配合太平教,在山阳县起义造反,这才是最确凿的证据。”刘和继续向韩涛说着。
“亲笔书信?这绝对不可能!”
早就对韩顾谋反的可能性做过详细分析的韩涛,态度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质疑……
“子真,我当然也希望这信不是真的。”
“县令李祝和令尊交往多年,对令尊的笔迹,那是非常熟悉,他当场就确定那就是令尊亲笔所写。”
“所以才下令立刻将你们收监,并上报给河内郡守,最终给你们定了斩立决。”
刘和一脸无奈地回应着。
刘和的话让韩涛陷入了沉思,他没想到,县令竟然证实那封信是韩顾亲笔所写,这到底会是怎么回事?
难道自己判断有误,韩顾是个城府极深的伪装者?
这个念头很快就被韩涛自己否定,如果韩顾真的是一个隐藏极深的太平教信徒,又何必要写这样一封信去表达自己的忠心?
所以,这封信一定是伪造的。
如果自己能够找到这封信的破绽,也就等于变相证明了韩顾是被冤枉的。
“你们抄家的时候,是不是还从我家抄走了很多账本、书信?”
“不错,这些东西很多。”
“好,让我看到有我父亲亲笔书写内容的这些账本、书信。”
“还有那封所谓的亲笔信以及那份太平教的名单。”
韩涛向刘和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 引自章节:第2章 定时炸弹
李祝对此大为诧异,一个知道喝花酒、流连歌舞坊的浪荡小子,居然有本事打开镣铐,爬上房顶从大牢中逃走。
他刚要下达追捕的命令,就有一名衙役来报告:“启禀大人,韩顾的独子韩涛现在县衙门前自首。”
“韩涛?他来自首?!”李祝听到这句话更加意外,这个浪荡小子费了那么大力气逃狱,现在却又跑回来自首,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自首的时候还说了什么?”李祝询问着。
“他坚持要见县尊,声称已经找到了可以证明他父亲韩顾是被人栽赃诬陷的证据,希望县尊可以还他一家清白。”衙役向李祝汇报着。
他能证明韩顾的清白?李祝微微一愣,铁证如山,韩顾自己都无从解释那封亲笔信,这个不学无术的小子又能怎么证明?
“将他带到大堂,本官马上就到。”不管怎么说,这小子能不顾自己的生死来救父,倒是孝心可嘉。李祝决定给韩涛一个机会。
韩涛被衙役带进县衙大堂,跪在了地上,静静地等待着。
按照大汉律法,只要有人对死囚的罪行提出申述,是可以翻供再审,直到确认死囚罪名,才可以行刑。
也正是有了这条律法,韩涛才敢冒险自首争取翻案的机会。
县衙大堂,两旁的衙役已经站好,随后李祝身着官服来到,走到正堂位置坐下。
李祝看了一眼跪在面前的韩涛,直接开口:“韩涛,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越狱出逃,你可知罪!”
韩涛跪在地上,看着李祝叩拜:“县尊,草民冒死逃狱,只为查明真相,替家父申冤!”
“你父谋逆一事,证据确凿,何冤之有?”李祝冷哼了一声。
“回县尊,所谓证据,皆是伪证!草民愿当堂证明,并与那唐周对峙!望县尊恩准!”韩涛认真地向李祝恳求。
“就凭你一句话,就说呈堂证物是伪证?”李祝显然对韩涛这个说法表现得很不满意。
“草民绝对有把握证明,两份证物都是唐周陷害我父亲的伪证!若是有一句虚言,甘愿接受任何惩罚,求县尊开恩,给家父申冤的机会!”韩涛言之凿凿地回应。
李祝迟疑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本官念你一片孝心,就给你个机会,你可一定不要辜负本官一番苦心!”
韩涛立即跪倒磕头:“谢县尊!”
“速去传唐周到堂,并取证物来,一并当堂对证!”李祝向着衙役命令着。
衙役们得令离去。
韩涛跪在堂下,昂起头看着李祝,此时的他胸有成竹,只要给他机会和唐周对峙,他就笃定自己绝对可以完成翻盘……
—— 引自章节:第3章 当堂对峙
李祝反复看了许久,却未看出不妥之处,只能向韩涛询问:“这个字到底哪里不对,你且说说。”
韩涛却不回应:“县尊,县尉从草民的家中,查抄了大量我父亲的书信、账本,您可取来,容草民为您证明。”
李祝微微皱起了眉头,他知道从韩家抄来的书信、账本极多,不知道韩涛要拿来这些干什么。
“你要拿这么多的书信,账本,就为了证明一个字?”李祝有些疑惑地看着韩涛。
韩涛肯定地看着李祝点了点头:“没错,县尊,只要证明了这个字,就可以证明我父亲的清白。
“县尊,他分明是故意在拖延时间,就为了阻止行刑。请县尊明察,不要中了他的奸计。”唐周大声地向李祝申辩着。
对于唐周的表现,韩涛却表现得更加镇定。
对方越是着急阻拦,也就越能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也就越有把握击败唐周。
“县尊,请相信草民,我一定可以证明这封信是假的!”韩涛也向李祝坚持着。
因为有了名单造假的先例,李祝对于韩涛的信心增加的许多。
况且现在离午时尚早,还有将近一个时辰,倒也不怕韩涛耽误时间。
想到这里,李祝终于点了点头,向衙役们命令:“速去将证物取来。”
几名衙役一起出动,抬来了几大箱的账本、书信,摆在了大堂正中。
“韩涛,书信、账本都已取来,你要如何证明?”李祝向韩涛询问着。
韩涛微微闭上双眼,努力回忆着,然后开始对旁边的衙役们说着。
“麻烦您取出第一箱书信中的第三、七、九、十二封;”
“第二箱书信中的第六、第十三、第十七封;第三箱书信中的……”
韩涛侃侃而谈,大堂上的众人看着他都是瞠目结舌,不明白他的用意何在。
李祝率先回过神,向着衙役们摆手示意,让他们按照韩涛的指示去做。
衙役们按照韩涛报出的数字,从各个箱子里翻找出书信,一一摆在了大堂正中的桌子上。
韩涛又示意衙役取出了三本陈旧的账本,直接报出了页码,一并翻开后,也摆在桌子上。
“县尊,请过目!”韩涛向李祝躬身施礼。
李祝看着韩涛露出了惊愕的神情,他实在不明白,韩涛为何要从众多的书信中找出这些来给自己看。
“县尊,请对照这些书信、账本上教字的写法,与那封信上的教字做个对比。”
“就知道草民所说的绝对是实话。这封信根本不是我父亲亲笔书写。”
韩涛态度坚定地向李祝说着。
李祝走到桌前,一一地仔细辨认查看着书信和账本,终于看出了端倪,微微点头。
—— 引自章节:第4章 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