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江湖老六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1-18 05:42:33
状态: 完结
字数: 5.89万字
阅读人数: 17.19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有着“秘密”的农村家庭,来讲述黄桥这十几年的变迁史。兄妹三人代表着三种群体。从兄妹三人身上,也正好折射出了近些年黄桥的真实情况。最终兄妹三人愿意回到黄桥,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他们留在了自己的家乡。反应出了国家的扶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对乡镇的“优待”。
【目录】
第1章 少年
第2章 心思
第3章 心愿
第4章 烧饼
第5章 懂事
第6章 高考
第7章 谎言
第8章 改变
第9章 同学
第10章 关心
第11章 爱情
第12章 打工
第13章 走了
第14章 沉稳
第15章 般配
第16章 念头
第17章 孩子
第18章 交际
第19章 朋友
...
第20章 事故2024-11-18 05:42:33
【原文摘录】
今年的梅雨季节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在这种天气,人们似乎都会有些阴郁。衣柜里会钻出来不少霉味,夜里躺在床上都能感觉到被子的潮湿,随时随刻都会觉得全身黏黏的,湿气好似一直渗透到了骨子里。
在这充满湿气的日子里,小镇的大街小巷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雨水灌溉在街道上,很快变得肮脏起来,流入了下水道。偶尔几辆摩托车会从街道上穿行而过,将街道上的污水溅得飞起。整座小城似乎被这提前到来的雨季打得措手不及,让人没有任何准备。
刚迁移的黄桥中学,似乎并没有受到雨季的影响。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一群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年少女熙熙攘攘的从教学楼里小跑出来。他们背着书包,踏泥带水,吵吵闹闹地奔跑在雨中。偌大的操场,霎时就被他们给拥挤的水泄不通。他们有的撑着伞,有的顶着校服,还有的干脆把书包顶在头上,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窜出校门,很快便纷纷消失在小镇的大街小巷中。
黄桥中学是黄桥镇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重点高中。能够在这里上学的,无不是黄桥的尖子生。
雨越下越大,学校逐渐变得空空荡荡,而就在这时,从教学楼里走出来一个瘦瘦高高的少年。他举着一把已经破的不像话的雨伞,手里抱着用校服包裹着的课本。卷缩着脖子,踩在湿漉漉的地板上,快步朝着校门外走去。少年脸色黄瘦,两颊有点塌陷,鼻子高挺,额头饱满。脸上的稚气似乎才刚褪去,或许因为家境的原因,他还没有换发出他这种年纪特有的青春光彩。
他步伐十分稳健,不慌不忙,每一步踏出去的距离似乎都是经过精确计算过得,长度相同。脚上那双已经褪色的运动鞋,早已被雨水浸透,从鞋口露出来的袜子冒出了许多线头。
少年走出学校之后,左右环视了一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久久才失望的收回了视线,朝着银杏西路走去。
穿过一座小桥,很快便来到了一条小巷子里。巷子两边全是挤在一起的开水炉、竹器店、裁缝铺,还有一些卖大头菜和萝卜条的菜摊。空气中弥漫着各色各样的味道,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酱园子。那种用各种黄豆蚕豆煮熟之后腌晒而成的酱,在这种梅雨天气之下,散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
—— 引自章节:第1章 少年
这一切何俊自然都知道,所以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自己都必须要靠上名牌大学,不能够让家里人失望。任何影响自己考大学的事情都会被他一一排除,什么都不例外。
将春霞的那碗面放到桌上之后,刚拿出课本,大哥就回来了。看到何俊在复习,他把手里的篮子放在了一旁,一脸笑容。
“哥,你回来了。”何俊开口问道。
大哥何许点了点头,把视线放在了桌上的那碗热腾腾的挂面上:“小霞送过来的?”
“嗯,哥你还没吃饭吧,这碗面你趁热吃了。我刚才吃过卷子了,现在有些吃不下。”何俊傻笑着摸了摸肚子说。
何许没有回答他,而是从篮子里拿出了几个烧饼:“这是今天刚做的,你一会给小霞家送去。”
何俊有些犹豫,看着大哥手中的烧饼,心里有些很不是滋味。这些烧饼可是整个家的唯一经济来源,每天天不亮大哥就要起来忙活着做烧饼。等自己起床上学的时候,大哥已经用篮子装着烧饼出门叫卖了。
他不是舍不得把这些烧饼拿去给春霞家,而是每次看到这些烧饼何俊心里就特别的酸。
“还愣着干嘛呢?赶紧给人家送去,我们不能老是拿别人的东西。你大哥我读书少,但是我也知道什么叫礼尚往来。”
何俊用力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便拿过烧饼,用一个塑料袋装好之后便出了门。
何许见弟弟出去之后,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大把零钱,这些钱都是今天卖烧饼赚的。把钱放到抽屉里之后,何许拿出一个小本子记起了账。明天就要去给母亲交医药费了,也不知道钱够不够,再过一段时间二弟就要高考,到时候还得想办法为他准备上大学的钱,至于小妹……
想到这里,何许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比往日更重了。有时候他真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可如今能够带来稳定收入的除了卖烧饼没有第二条路。
说起烧饼,这是何家从祖上就传下来的手艺。从何俊爷爷那辈开始,他们家的烧饼就小有名气了,不少人都喜欢吃他们家做的烧饼。这些年也多亏积累下来的口碑,才让何俊每次做出来的烧饼销量不错。
可再好吃的烧饼,也有吃腻的一天。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零食让人应接不暇,除了老一辈的那些人还愿意买烧饼吃,稍微年轻一点的都有了其他的选择。
—— 引自章节:第2章 心思
那个时候何俊刚上高一,自尊心也很强,虽然他从来不和别的同学攀比,但是每每看到其他同学炫耀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自在。那种不自在的感觉,他有些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为了消除那种感觉,他决定要一辆自行车。而就在母亲答应给他买自行车的第二天,母亲就住进了医院。
那段时间,何俊心里一直非常郁闷,心里想着的还是那辆自行车,觉得母亲早不住院晚不住院,偏偏这个时候住院,是不是不想给自己买自行车?
这种心理一直维持了一周,当看着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何俊这才明白自行车和母亲比起来根本什么都不算。心里忽然变得惭愧起来,觉得自己非常自私。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何俊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那是懂事的象征,那是一个少年蜕变的象征。他忽然明白了家里的难处,也知道了自己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
母亲重病,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大哥整个人也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大半夜就能听到大哥烧火做烧饼的动静,就连一向开朗的小妹也不知道为什么变得忧心忡忡了起来。
看着家人们的变化,何俊明白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如今因为母亲的病变得更为艰难了起来。唯一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方式,无非就是自己争气。
可自己拿什么争气呢?
何俊想过辍学帮大哥去做烧饼,或者是去找份活干,补贴家用。可当这些想法被家人知道了之后,所有人都投了反对票。
第一个反对的是母亲,紧接着是大哥,最后是小妹。母亲的反对理由是希望何家能够出一个大学生,当年大哥因为家境的原因已经没有了学上,不想让何俊步大哥的后尘。
大哥的理由基本和母亲一致,当年他放弃学业抗下了家里的重担为的就是为了让弟弟妹妹能够有书读。
至于小妹,她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也承载不了大家的希望,所以即便是自己放弃上学也要让二哥上学。
在得知了家人寄托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东西之后,何俊陷入了矛盾。他一面是想帮家里解决麻烦,也又不能辜负大家。最终在母亲的开导下,何俊总算是做出了选择。
那个选择就是考上大学,走出黄桥镇,为家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考大学,何俊下了不少功夫。他自认为自己并不是很聪明,不是那种读书有天赋的人,很多题他得不停地琢磨才能弄懂。
—— 引自章节:第3章 心愿
黄桥烧饼的由来要从清朝道光年间说起了,话说那时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之后就念念不忘,如皋县离黄桥有60余里地,这位县太爷竟隔三差五就派快马到黄桥来采购烧饼,以饱口福。那个时候黄桥烧饼只能说是小有名气,要让黄桥烧饼真正名声大燥的还要归功于著名的“黄桥战役”。
1940年春,新四军东进,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黄桥和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也就是著名的“黄桥战役”。新四军以7000人击败了国明党军上万人,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在那个时候新四军日夜坚持战斗,有时候几天吃不上一顿饭。黄桥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焦急,后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给新四军们供应烧饼,慰劳新四军。老百姓们日夜赶做,几乎全镇人都参与了进去。在战斗中的新四军解决了饥饿问题,打起战来无疑是更有力气,最终取得了胜利。
为此还诞生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黄桥烧饼歌》,这首歌不仅见证了新四军建军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还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自此黄桥烧饼更加出名了。就连毛主席,在1952年也称赞说:“黄桥烧饼好出名的。”
何许卖的烧饼就是黄桥烧饼,手艺也是代代相传下来的。他不仅做的一手正宗的黄桥烧饼,而且还研发出了一些新口味的烧饼。要是母亲不住院的话,他现在可能已经开了一家专门卖烧饼的店铺了。
只可惜世事无常,如今他不再奢求开店,而是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希望能多卖出一些烧饼。这样才能够负担得了母亲的医药费,以及弟弟妹妹的学费和生活费。
几乎每天在黄桥镇的各个小巷子里都能看到一个青年穿着朴素的棉麻衣,挑着扁担的身影,这个身影每走几步就开始吆喝起来:“黄桥烧饼嘞!又圆又香的烧饼嘞!”
偶尔还会有一些小孩子跟在他的身后,有模有样的学着他一起吆喝嬉闹。调皮一点的孩子还会用树枝去挑衅他,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何许不仅不会恼怒,还会和那些小孩们一起玩闹。
何许小学都没有毕业,虽然认识一些字,但是依旧属于没有文化的那层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智慧的人。他知道怎么去把烧饼卖出去,也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小孩。
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几乎就没有讨厌他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并不是冲着他的烧饼来的,而是冲着他的人来的,每天多多少少都会买几个烧饼,照顾一下他的生意。
—— 引自章节:第4章 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