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三外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12-30 12:19:57
状态: 完结
字数: 3.67万字
阅读人数: 10.8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开山渠,引天水。传医术,退蛮夷。大兴科教。将临安城打造的繁华一片,从我手底下出去的人,不是状元就是探花。这么多年过去,那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目录】
第1章 是个小妞
第2章 一顿忽悠
第3章 下雨
第4章 这叫科学
第5章 一波又起
第6章 产业链
第7章 仙人跳
第8章 捉奸
第9章 录音机
第10章 炸药包
第11章 冰块
第12章 办学校
第13章 要账的来了
第14章 他喜欢男人
第15章 小吃
第16章 冰糖葫芦
第17章 命案
第18章 磨盘
第19章 请吃饭
...
第20章 招供2024-12-30 12:19:57
【原文摘录】
李景就搞不明白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怎么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呢?
肯定跟昨天晚上喝的茅台有关系,指定是买到假酒了,白瞎三十块钱。
回顾之前的记忆,这人跟他同名同姓。
小小年纪便做了临安县县令,上任三年来,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欺男霸女,搜刮民脂民膏,搞的百姓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今年临安县又发生了旱灾,已经半年多没下雨了,他不说想办法开山渠,引天水,帮助百姓们度过这个难关。
反而征调大部分农夫,替他修建私宅,还不给工钱。
这一下百姓们彻底不干了,便联合起来想要推翻他的统治。
没想到这个“英明”的决策得到了临安县全体百姓的一致支持。
真可谓是一呼百应,不仅百姓加入,就连三班衙役,世族豪绅,牛头山的土匪也来掺和了一脚。
这哥们儿混的也是没谁了,李景实在想不通他是如何做到人人喊打,还能活到现在的。
本来他们想的罗织罪名,将此事上报给朝廷。
但是现在有了土匪的加入,那事情就好办多了,直接抓起来宰了就完事了。
临安县各界人士,夹道欢迎牛头山的土匪进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场面要多隆重有多隆重。
等土匪到了县衙门口,那哥们早就吓尿了,连反抗都没有,直接上吊自杀了。
等到土匪们将人救下来的时候,主角已经换人了。
李景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啥事没干,咋就成了替罪羊了。
一开始李景还以为这是在拍戏呢,直到看见刽子手里那明晃晃的大刀,他才明白,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踏马冤不冤啊?
不行,我得想办法脱身才行。
他正想着呢,只听背后有人喊道,“来人啊,鸣鼓响炮,三声炮响,定要让这狗官人头落地。”
别说,这声音还挺好听的。
扭回头一看竟然是一个男人。
他为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说话之人正是牛头山的大当家,长的倒是身形高挑,面目俊朗,妥妥的一个小郎君。
坐在太师椅上,腰板挺直,还真有派头。
比原主更像一个县太爷。
跟那些长的凶神恶煞,五大三粗的土匪有着天壤之别。
别看那家伙长的白净,做起事来却是心狠手辣。
相传他曾抓住了一个贪官污吏,愣是将其剥皮挖心点了天灯。
也难怪,像他这样的人,若不心狠手辣,让别的土匪怕他,怎么可能在山寨立足。
怕是早当了人家的兔爷了。
三声追魂炮,人头落地,现在已经响了一声了,可李景还是没想到办法脱身。
—— 引自章节:第1章 是个小妞
临安县的世族豪绅们听到这句话后面面相觑。
他们好像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啊,为什么要惩罚我们?
晏乔来了兴致,“那你说说老天爷为什么要惩罚我们?”
李景便讲起了三年前历城的洪灾。
三年前历城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朝廷下令舒缓河道,将洪水引至下游。
本来这洪水是要经过临安流入渭河,但这么做的话,临安县的万顷良田便算是彻底毁了。
当时的临安县令将百姓聚集了起来,一起向疏通河道的官员施压,让洪水改道富春县。
为此,不惜将那些河道官员囚禁了起来,饿了他们三天三夜,这才同意。
洪水改道富春县之后,谁知富春县的河道年久失修,河堤崩塌,洪水流进了富春县城,致使数千名百姓因此而失去了生命,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可全是临安人造的孽啊!
李景说完长叹一声,装的悲天悯人。
见将大伙全都给镇住了,他继续扯了下去。
“你们说我是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么。”
啊?
这还有原因么?
不就是因为一个贪字么。
李景缓了口气继续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洪水一过,朝廷便任命我为临安县令,我搜罗的那些财富又都到哪去了?”
众人一脸的茫然。
李景见差不多了,便说道,“法不传众,这种事情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你们将我放了,给我沏杯热茶我好好给你们讲讲。”
到了这个时候,晏乔心里也没底了,她跟那些世族豪绅对视了一眼,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场的皆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当年洪水一事他们也皆有参与,都想知道后续如何。
“大当家的,反正他也跑不了,不如咱们先听听他说什么。”
晏乔也正有此意,点了点头,让人将李景松了绑绳,请到了衙门里去。
关上门。李景自是要捞些干的,若不能将他们说服,自己还是难逃一死。
喝了口茶,长叹了一声。
“我大华连年征战,国库早已空虚,那富春县受灾严重,朝廷却拨不下救灾的款银……”李景压低了声音道,“我之所以搜刮民脂民膏,就是为了重建富春县,这是上头给我的命令,可千万不要外传。”
在场的除了晏乔这个土匪,没人敢往外传的,李景自是知道这点,便将自己贪污受贿给洗白了,反正无论这事是真是假,他们也无从查证。
—— 引自章节:第2章 一顿忽悠
土匪来抓李景的时候,他们可是夹道欢迎的,这以后还不得给自己穿小鞋啊!
所以等那些乡绅一走,一个个的便都找李景递交辞呈。
有说家里老娘生病的,有说他爹娶媳妇的,还有说家里母猫怀孕了,要回去照顾它。
总之理由千奇百怪,就怕李景不放他们走。
说实话,李景巴不得他们赶紧离开好换上自己的亲信,都什么玩意儿啊!
原主再不好,对你们还是不错的,他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你们也没少捞啊,一群忘恩负义的家伙。
但是现在自己根基不稳,暂时还不能放他们走。
于是乎他将所有人都集中在了衙门口,告诉他们,对于之前的事儿自己可以既往不咎,只要以后他们尽心为老百姓办事,那就还是人民的好公仆。
不用担心自己会给他们穿小鞋,甚至以后谁工作特别突出的,他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下面有的是人精,就拿班头赵海来说,第一个站出来拥护李景。
“老爷,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是向着您的,无奈那些匪人太凶,我们打不过他们,让老爷您受苦了,您看我们这些人的脸上……”
再看下面那一众衙役,各个鼻青脸肿的,显然都是做了功课来的。
李景也懒得揭穿他们,“本官知道你们的孝心,你们才真是受苦了。”
赵海连连摆手,“不苦,不苦,老爷不计前嫌,肯再次相信我们,我们大伙以后对大人唯命是从,肝脑涂地。”
他之所以辞呈,就是害怕李景拿他们出气,其实他心里是舍不得这个差事的。
现在李景已然给大家做了保证,他便抱着幻想试一试,所以第一个投诚。
大家一看班头都发话了,自己还能有什么异议,反正县太爷若要反悔的话,先拿领头的开刀。
李景见大家都没了异议,便遣散了他们,唯独留下了赵海。
“赵班头,你跟了我几年了?”
赵海四十多岁的年纪,长的胡子拉碴,眯眯眼,一脸的色像。
见老爷问话,连忙回道,“回老爷的话,从您上任临安,小的便一直跟着您。”
“嗯,现在老爷有件事要交给你去办,能办成么!”
“老爷您尽管吩咐,小的定然竭尽所能。”
李景点了点头,小声在他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海领命去了。
不多时,晏乔走了进来,看到李景正在哪悠闲的喝茶,眉头微促,“怎么一个衙役都没有,他们去哪了?”
“我把他们遣散回家了。”
“为什么?”
李景呵呵笑道,“你不是怕我跑了么,凭你一个人未必能看的住我,所以我就把地方腾了出来,让你们牛头山的人都住进来,全方位的监视者我的一举一动,如何?”
—— 引自章节:第3章 下雨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你好像一点也不着急啊?”
李景品着香茶,满不在乎,“你好像比我还着急啊!”
“怎么,担心我了?”
晏乔嗔了他一句,“我担心不能宰了你。”
“所以说,安心啦,无论下不下雨,你也不吃亏啊!”
晏乔虽然从小生活中土匪窝里,但还未曾见过像他这般的没心没肺的。
“我只是不想让临安的百姓失望,如果今天还不下雨的话,我定然将你千刀万剐,替百姓出气。”
这小妞,张口闭口就是宰啊,杀啊,听的李景很不顺耳,必须治治她才行。
“要不要咱两打个赌。”
“好啊,赌什么?”
“我赌今天必会下雨,如果我赢了的话,你就跪在地上叫我三声爷爷,如何?”
“好啊,可如果你输了呢?”
李景一摊手,“那我这条命就是你的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你当我傻么,就算我不跟你赌,如果不下雨的话,我照样会杀你。”
晏乔才不会上他的当,这明显就是赔本的买卖。
作为一个土匪,赔本买卖是要不得的。
李景却是不依不饶,“怎么,你是不是怕了?你不是笃定我赢不了么,怎么不敢跟我赌了。”
“我不是怕,我就是觉得没必要。”
“你就是怕了,胆小鬼。就你这胆子,还当什么土匪啊,直接找个男人嫁了得了,在家相夫教子,不比打打杀杀强的多么。”
李景一顿讥讽,气的晏乔面红耳赤,仿佛自己不答应跟他赌,就真成怕他了。
索性一咬牙,“赌就赌,谁怕谁啊!”
就在这时,周括领着一帮乡绅,气冲冲的走了过来。
看见李景之后,也没了之前的尊敬。
“已经是第三天了,请大人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会下雨。”
李景站起身,抬头看了看太阳,“你们着什么急,龙府完工了么。”
“已然修建完工,不知龙王爷何时入住,为我临安带来一场甘霖。”周括句句不离下雨。
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初就是他决定要放李景一马的,为此惹来了百姓们许多的非议。
都说他跟李景同流合污,定然得了不少的好处。
怕不是以后也要跟着一起压榨百姓了。
枉受非议也就算了,就连修建龙府,也是他自个掏的钱,还把之前欠的工钱也给掏了,不然没人给你干活啊!
周括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冤大头,随着时间越来越长,烈日高悬,哪有半点要下雨的迹象,便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当初就不该听了李景的鬼话,被他给唬住了。
因此今天一大早,他便带人来找李景,势要他给个准确的时间。
—— 引自章节:第4章 这叫科学